首页 -> 2007年第9期

九月的色彩

作者:独眼龙




  我们不妨试着去想象,如果自然失却了五彩缤纷,哪怕是满眼翠绿;人生没有了悲欢离合,纵使是衣食无忧;心情不再有酸甜苦辣,就算是欢乐流淌成河,人们还会象现在这么热爱着生活,留恋着人世吗?从某种程度上说,独眼龙我以为,自然只因多彩而缤纷,人生只因多彩而美丽,我们的心情也只因多彩而丰富。
  关于色彩,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江苏南京大学附中张家霖同学《老家的色彩》中的一段:家乡秋季最惹眼的是红色,高梁一律有两米多高,顶上红色的穗子如火焰般燃烧。骑着自行车慢行在乡间小道上,映入眼帘的除了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就是与脚下的小路一同延伸开来的望不到头的红色大地。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进入我们视野的也只有三种最平常的颜色,但作者却能以简笔画的方式传神地勾勒出家乡秋季景色特征:浅色的蓝天与白云是极其辽阔的背景,主体则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铺满了大地的高粱红,“如火焰般燃烧”“与脚下的小路一同延伸”,两种色调形成强烈的反差,显出一种大气的美。单凭这段文字我就可以断言,小作者是极具文学功底的,因为他懂得写景该如何着色以突现地域特征。
  其实色彩并不限于自然,人生也同样是有色彩的。请看湖北阳新县实验中学蔡焕焕同学《拔动心弦的》中的这段文字:一个月过去了,父亲担心我没有生活费,长途跋涉来到学校,拿着自己用血和泪换来的钱递到我的手上。这时,我才发现他的头上长出了几根白发,额头上满是皱纹,手臂、脸颊也被太阳晒得黑黝黝的。拿着浸满父亲血汗的钱,这一刻,我才猛然发现,他为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苦。如果单从文采方面来说,这段文字太过平实,没有丝毫出彩的地方,甚至于写得也不是很自然。但我以为,这才是中学生最本真的写作,没有雕琢的成份。由作者笔下的父亲,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唯一一次到过我读高中的学校,是给我送米,当他步行六十里路到学校时我们都吃过了午饭,我想借钱为他买饭菜,他却说母亲专为他炒了黄豆,那就是他的午饭。他只与我简单地说过几句话就走了,甚至没有喝一口热水,因为我没有热水瓶,从来都是到井里打凉水解渴。将近三十年后的今天,只要回想起那件事情,我都忍不住想哭。因为有这样的切身经历,再读蔡焕焕同学的这段文字,我从中看到了天下父亲同样的爱,那是最美丽的人生色彩。
  同样是写父母之爱,江苏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林佳慧同学的《爱到深处最无声》则显得从容:当我兴冲冲地到家时,平时看到我都乐开了花的爸妈,今天却有些手忙脚乱。爸爸抱怨着妈妈没去赶集,妈妈抱怨着爸爸还不快去备菜,再后来他们又嫌我不提前打电话回家,说是一点都没有准备。准备?搞得我一头雾水,又不是客!打开菜橱我才意识到,与往常回家不同,里边只有萝卜干和盐豆。只是因为不在正常时间回家,“我”看到了爸妈平日里的清淡生活,感受到了爸妈对自己的爱到底有多深。这虽说只是生活中一朵小小的浪花,却也是最炫目的色彩,我们的心灵也因此而温馨。这让我想到了《酒干倘卖无》,“没天那有地/没有地那有家/没有家那有你/没有你那有我”,家,始终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是人生最富色彩的美丽景致。
  江南的山多情,水多情,但最多情的是那女子。在我的记忆中,有那那么一位美丽的少妇,空守着窗棂,等待归人。在达达的马蹄声中,错把过客当归人,出门相迎时,却发现那人已带着美丽的误会消失在三月纷飞的柳絮之中,只留下那“眉眼盈盈处”的惆怅与哀怨凝成忧伤的河流。这是湖北潜江市文昌高级中学刘超同学《絮语江南柳纷飞》中的一段,改写名家诗作,不失原诗意境与韵味,充满了诗情画意。在这里,小作者以抒情的笔调为人类最动人的情感——爱情着色:美丽,纯洁,温婉,而又有一丝伤感,读来让人不自觉地对真爱怀有无限美好的向往。
  可以这样说,自然的和谐色彩让我们外在的世界摇曳多姿,而人生与心灵的色彩则让我们内在的世界美丽生辉。人生有亮丽的风景也有黯淡的黑夜,有得意之时也会有失意之日,有高潮自然也会有低谷,但不论处于什么境况下,我们都要乐观微笑地面对生活,就象湖北浠水一中肖小进同学在《给心情涂上颜色》中所说:我们要努力给自己的心情涂上颜色,让五颜六色的心情折射到自己生命的每一个角落。给自己的心情涂上颜色,我们就能在明丽的日子想到日后还将出现腥风苦雨;给自己的心情涂上颜色,我们就能在失落的时候想到前面还有锦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