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爱鸟就该给它自由

作者:黄祥玉




  初读《珍珠鸟》,我被文中鸟对人的信赖、人和鸟的和谐相处深深感动和陶醉了。但是,读过几遍之后,我认为文中“我”对珍珠鸟的所谓关爱,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种自私的占有行为。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由于“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盖在鸟笼上”。“我”的收获是格外轻松自在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从中传出。最让人们感动、表现人鸟和谐相处的情节是“我”与雏儿的一段情缘。“我不管它”,“不伤害它”,于是小雏儿“便一点点的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我则是“不动声色的写,默默的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小雏儿就是这样淘气地陪伴“我”。 “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满足感可见一斑。很显然,在这场人与鸟的交往中,是人的行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表面上看是“我”为它们营造了一个看似宽松、自由的空间,而实际上鸟儿受制于人。爱,应该是相互的,爱的双方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各自都有选择的权利。可是,文中的鸟儿它有选择的权利吗?
  是雄鹰就应该搏击长空,是猛虎就应该啸聚山林。天空才应该是鸟儿的乐土,森林才应该是鸟儿的家,安于鸟笼的鸟儿至少不能算一只好鸟。可是我们看到文中的珍珠鸟,它安于这种被豢养的生活,没有了对天空的渴望,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个供人玩赏的小宠物的形象。失去了自我,这正是鸟儿最大的悲哀!
  作者系湖北潜江江汉油田向阳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