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理性看待追星

作者:颜仁学




  一段时间以来,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尤其是学生,追星成风。他们看的是明星报道,听的是明星歌曲,穿的是明星行头,甚至连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嗓音、口头禅都模仿明星。因追星过度,上课不想听讲,下课不想做作业,荒废学业;有的精神失常,有的逼死亲人,酿成悲剧。
  球星、歌星以其灿烂的星光炫花了年轻人的眼睛,让不少人失去理智。归咎这些明星们吗?多少会让人替他们感到无辜。责怪那些追星族吗?也会显得苍白无力。究其原因,不能不令人深思。
  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急功近利,这是形成追星族的社会原因。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表现出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这无疑是时代的进步。但是,我们的许多报纸连篇累牍报道的,是歌星影星们骄人的成就;电视台接二连三播出的,是歌星影星们的娱乐节目;互联网图文并茂播报的是明星们的风流艳史;还有那不计其数的专业“星闻”杂志,都在轰击着年轻人的视觉感受。不仅如此,各种媒体还广泛发动年轻人积极参与“造星”运动:“超级女声”让人烦了,就来个“超级男声”;男孩子、女孩子不行了,就让大一点的“孕妈咪”露出大肚皮比美,美其名曰“绽放美丽”。什么歌坛“天王”,乐坛“四虎”,韩国“小王子”,中国“小公主”,“星光”“星语”“星事”,铺天盖地,络绎不绝,让成年人眼花缭乱,让年轻人神经错乱。70多年前,钱钟书先生就说过:小孩子到底怎样成长,“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真是精辟极了。
  价值观的错位甚至颠倒,也是造成追星族悲剧的原因。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我们的主流媒体对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起不到支撑作用,有的甚至起消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人不知道或很少知道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诸如毛泽东、李四光、钱学森的光辉业绩,也不知道新一代国家栋梁的感人事迹。年轻人看不起那些为社会作出巨大奉献的建设者,不再崇拜那些在各行各业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杰出人才。社会价值观的错位、迷失,必然带来年轻一代精神的迷惘、迷失。
  当然,追星族本身生理、心理成长的特点,个人素质等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需要家庭、教育工作者认真关注。
  希望我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年轻一代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也但愿我们的年轻一代不要迷失在耀眼的星光下,而去追求那些更具生命价值、社会价值的东西。
  作者系湖北孝感学生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