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胡适早期教育是单调、有缺憾的

作者:李 爽




  多数人认为胡适的早期家庭教育是成功的,应该称赞、效仿他的母亲冯顺弟的教育方法。但细读胡适《我的母亲》一文后,我觉得胡适早期的家庭教育是单调、有缺憾的教育。
  首先,胡适的童年是单调的、孤独的。
  “我小时身体弱”,我母亲不准我和孩子们乱跑乱跳,所以“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我总是文绉绉地”,“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此后,“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胡适的童年是孤寂的,缺少玩伴、缺少生气,他在母亲的管束下要装出少年老成的样子,这使得他本应充满朝气、快乐的童年变得单调、孤独。
  其次,胡适童年所学知识单一,没有得到发展个性的机会。
  胡适在12岁之前接受了一套完整的传统国学教育,但没有一种自然科学的书,也几乎没有受过一点艺术,例如绘画、音乐方面的训练,这是胡适后来经常引以为憾的。“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三十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
  胡适早期教育的缺憾耐人寻味,这对今天的素质教育也应有所启迪。
  最后,母亲的教育过于严厉,限制了孩子自信心的发展。
  胡适的母亲要求胡适走父亲的路,“不要跌他的股”。所以,她容不得孩子出一点错。每天天刚亮,母亲叫醒“我”,让我反省认错。犯大错时,“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有时,“不许我上床睡觉”。
  在今天看来,胡适母亲的这些管教似乎不近人情,过于严厉。对于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空间。长期生活在批评之中的孩子会缺少自信,体罚也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使他的性格变得或封闭或叛逆。
  学校:广东深圳皇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