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社科文阅读题

作者:韩延明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催眠术走上手术台
  没有人希望自己躺在手术台上,然而,迫不得已的时候,人们也只能退一步希望自己在手术台上的经历不要成为一场噩梦。如今,颇具神秘色彩的催眠术被应用于外科手术,已经有几千人在恍惚之间康复如初。
  催眠术没有痛感,没有焦虑,没有恐惧,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应用催眠术的手术种类就已经相当多,从治疗疝气到切除肿瘤,已经有几千名病人选择催眠术来代替服用镇静剂,或者把催眠作为麻醉的补充手段,用催眠代替通常意义上的麻醉。比利时的研究家费蒙威尔博士说:“患者告诉我们,那是一种很特别的经历。目前我们已经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
  1845年,在印度,催眠被首次应用于外科手术,但是第二年就被禁止了。这项技术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日见衰退,因为在不少大众眼里,催眠术比那些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骗术好不到哪儿去。1958年,催眠术被美国医学会批准应用于医疗实践和牙科治疗,用来帮助病人克服一些小的病痛,比如偏头痛、沮丧、焦虑以及长期受癌症折磨的病人的痛苦。但是,在欧洲情况却大不同,催眠术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发展十分繁荣,因为有研究表明,接受催眠术的患者比完全麻醉的患者产生的副作用要小得多。催眠术治疗的患者和药物麻醉的患者相比,前者所用的药量不到后者的1%,因此也就避免了术后感觉的不适、衰弱,也很少产生缺少协调性和认知功能受到损伤的情况。
  同时,研究采用了先进的扫描技术,为揭示催眠术究竟是怎样阻塞痛感提供了新的线索。当参与治疗的志愿者被催眠后,热电极立即就测量出他们痛感的程度。数据显示,接受催眠手术的所有志愿者,他们的痛感都明显减少,普遍痛感更低,甚至有人完全感觉不到痛。
  而研究大脑扫描所显示的差异更令人惊奇。通常情况下,痛感信号沿着熟知的路径,从脑干进入中脑,然后再传达到大脑皮层,在那里,意识会感觉到痛。而被催眠的人群大脑皮层下的活动与未被催眠者的活动相似,但是,最初感到痛觉的大脑皮层却始终保持安静。那个“痛死了”的信息并没能通过它传到中脑进入意识。
  这些新的发现激发了美国人的兴趣。在美国,医生们正在尝试使用催眠术去帮助那些不适合镇静剂或麻醉剂的病人。但是,即使是最热心的催眠术支持者也不会建议用催眠术完全代替麻醉。有一件事必须申明,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被催眠的。研究表明,大约有60%的患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催眠,15%的患者被催眠的程度更深,而余下的人似乎就与催眠术无缘了。此外,相当多的患者在手术前会完全安静下来,那并不是因为外科医生要求他这样做,而是因为他们自己选择这样做。在那个时候,人们不想感觉或听到任何事。他们希望自己能置身事外,这正是许多病人的心态。这也正是催眠术发生作用的最好机缘。
  (选自《知识博览》)
  
  1、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催眠术的原理主要是阻止痛感信息传入中脑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B、催眠术不是骗术,患者可放心使用。
  C、使用催眠术与使用麻醉术,患者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
  D、催眠术历史悠久,人们对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2、以下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催眠术无痛感、无焦虑、无恐惧,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B、印度最早把催眠术应用于外科手术,而其广泛应用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C、催眠术比起完全麻醉,其副作用小,被广大患者普遍接受。
  D、实验表明,运用催眠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甚至完全感觉不到痛苦。
  3、根据原文有关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临床证明,催眠术可代替通常意义上的麻醉,手术时可不再服用镇静剂。
  B、催眠术目前只能运用于外科手术,未来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广。
  C、催眠术有一定风险,在国内尚未运用。
  D、要使催眠术获得最佳效果,病人的心理作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