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我的美人观

作者:季羡林




  说清楚一点,就是:我怎样看待美人。
  我现在越来越不安分了,越来胆子越大了。我想在太岁头上动一下土,探讨一下“美人”这个“美”字的含义。我没有研究过美学,只记得在很多年以前,中国美学论坛上忽然爆发了一场论战。专家们意气风发,舌剑唇枪争得极为激烈。有的学者主张美是主观的。有的学者主张美是客观的。有的学者主张美是主客观相结合的。像美这样扑朔迷离、玄之又玄的现象或者问题,一向难以得到大家一致同意的结论或者解释的。专家们讨论完了,一哄而散,问题仍然摆在那里,原封未动。
  我想从一个我认为是新的观点中解决问题。我认为,美人之所以被称为美人,必然有其异于非美人者。但是,她们也只具有五官四肢,造物主并没有给她们多添上一官一肢,也没有挪动官肢的位置,只在原有的排列上卖弄了一点手法,使这个排列显得更匀称,更和谐,更赏心悦目。
  美人身上有多处美的亮点,我现在不可能一一研究。我只选其中一个最引人注意的来谈一谈,这就是,细腰的问题。这是一个极老的问题;但是,无论多么古老,也古老不到蒙昧的远古。那时候,人类首要的问题是采集野果,填饱肚子。男女都整天奔波,男女的腰都是粗而又粗的。哪里有什么余裕来要妇女细腰呢?大概到了先秦时期,情况有了改变。《诗经》第一篇中的“苗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苗条二字,无论怎样解释也离不开妇女的腰肢。先秦典籍中还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记载。可见此风在高贵不劳动的妇女中已经形成。流风所及,延续未断,可以说到今天也并没有停住。
  中国古典诗词中,颇有一些描绘美人的文章。其中讲到美人的各个方面,细腰当然不会遗漏。我现在从宋词中选取几个例子,以见一斑。
  1.柳永《乐章集·木兰花》:“酥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
  2.柳永《乐章集·浪淘沙令》:“有(一)个人人,飞燕精神,急锵环佩上华裀。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
  3.柳永《乐章集·合欢带》:“身材儿、早是妖娆,算举(风)措、实难描。一个肌肤浑似玉,更那来、占了千娇。妍歌艳舞,莺惭巧舌,柳妒纤腰。自相逢,便觉韩娥价减,飞燕声消。”
  4.柳永《乐章集·少年游》:“世间尤物意中人,轻细好腰身。”
  5.秦观《淮海集·虞美人影》:“妒云恨雨腰肢袅,眉黛不堪重扫。薄幸不来春老,羞带宜男草。”
  6.秦观《淮海集·昭君怨》:“隔叶乳鸦声软。号(啼)断日斜阴转。杨柳小腰肢,画楼西。”
  7.贺方回《万年欢》:“吴都佳丽苗而秀,燕样腰身,按舞华茵。”
  8.辛弃疾《临江仙》:“小靥人怜都恶瘦,曲眉天与长颦。沉思欢事惜腰身。枕添离别泪,粉落却深匀。”
  宋词里面讲到细腰的地方,大体就是这样。遗漏几个地方,无关大局,不影响我的推论。
  中国其它古典诗词中,也有关于细腰的叙述。因为同我要谈的主要问题无关,我就不谈了。
  我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解释一下,为什么细腰这个现象会同美联系起来。简捷了当地说一句话,我是想使用德国心理学家Lipps的“感情移入”的学说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你看一个细腰的美女走在你的眼前,步调轻盈、柔软,好像是曹子建眼中的洛神。你一时失神,产生了感情移入的效应,仿佛与细腰女郎化为一体,得大喜悦,飘飘欲仙了。真诚的喜悦,同美感是互相沟通的。
  ——选自《病榻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