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随苦难前行

作者:易 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磨炼和苦难,哪来宝剑的锋利,梅花的幽香?所以,随苦难前行,不畏艰难,勇于磨炼,这才是成功的人生必须经过的最重要的过程。
  苦难的生活并不是你获取别人同情的资本,而是成就你走向成功的原动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没有“苦”“劳”“饿”“乏”这些苦难的磨炼,你连“小任”也担当不了,更不用说“大任”了。可见苦难是上天赐予你的财富,用它来磨砺你的意志,锻炼你的坚强,激发你的潜能,是再好不过了。
  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日本投资商打算与内地的一家公司合作,开发某种产品。经过多方面考虑之后,投资商决定请那家公司经理共进晚餐。临走时,公司经理让服务员将所有没吃完的食物打成包,准备带走。投资商看到后,很是感动,二话没说,就和该公司签定了合同。之后,投资商问那位经理受过什么教育。经理只说了两个字:“苦难”。原来,那位经理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经历过苦难的他,深深懂得每一粒粮食,每一分钱的可贵,决心要好好珍惜。在苦难的生活中,他没有选择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坦然接受苦难的教育,终成有用之才。
  有人会说,苦难会消磨人的意志,会使人生陷入低谷,谁说人生会一帆风顺?人生中有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苦难的人生只是想像中的人生,那不是真实的人生。不经风雨哪见彩虹?苦难的生活不仅不会磨去勇士的意志,反而能激发他积极向上的勇气。尼采说:“没有岩石的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于是,我们知道,浪花的美丽是由于岩石的阻挡;珍珠的光耀,是由于浸透了蚌的泪珠;雄鹰的飞翔,是由于身体的无数次跌撞。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满腹才气的嵇康遭人陷害,锒铛入狱,行刑的那一天,他只是默默的为围观的人群弹了一首《广陵散》。然后大声疾呼:“《广陵散》至今绝矣!”苦难的一生带给嵇康的并不是痛苦与消沉,而是千古的绝唱和遗响,是视苦难如空物的大气与从容。前苏联小说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伴随着双目失明、身体瘫痪的苦难,写成了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伴随苦难前行的人生意义,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人该怎样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也印证了“不幸是人生的一所好大学”的格言。苦难的一生带给“保尔”的除了仇恨和烈焰,更重要的是投身于全人类解放事业的信念和追求。
  对弱者来说,苦难是高耸入云、险峻不可攀的大山;但在强者眼中,苦难却是踩在脚下的高山,无论它多么陡峭,也只是自己的陪衬。“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那么真的强者,应该敢于随苦难前行。我们要有傲视苦难的心态,勇敢无畏,只有经历苦难的磨炼,我们才会懂得成功的不易,才会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才会做新时代的“长征人”。
  随苦难前行吧!这会给你的人生之路增添战胜苦难、勇往直前的内容,会使你体味到真正意义的人生。
  学校:湖南石门五中;导师:李九卿
  
  评语
  彭山鸿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立意深远,论证得当。开篇作者便引用诗句扣题,随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随苦难前行,不畏艰难,这才是成功的人生必须经历的最重要的过程。”以高远之立意入文,阳光心态,尽情展露。写作时,时时注意紧扣“苦难”这一话题进行论述,引入对人生的思考,既如话家常、娓娓入耳;又深入浅出,哲理深沉,让人产生思想上的共振。论证时,层次清晰,逻辑谨严。首先从正面论述苦难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原动力,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其次论述人生充满苦难,但苦难能激励人积极向上;接着摆出面对苦难时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最后呼吁人们要“随苦难前行”,收束全文。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恰到好处的使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信手拈来,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从而使文章血肉丰满,神定气足。作者在驾驭语言上的功夫是本文令人颔首称道的又一亮点。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简洁、深刻、生动。这篇作文的语言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作者熟练的运用了比喻、引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表达绽放理性,造语新奇;不少句子如名言警句,意蕴深长,哲理鲜明,耐人寻味。等等这些,足见作者的文字功底。
  综合以上情况,这篇作文可判为一类卷。
  彭山鸿,湖南省汨罗市中学语文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