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与蜕变有关

作者:成 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词千古以来被人们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其纵览历史,体会人生的豪迈大气非常人所能及。儿时读之,只当这是苏轼春风得意之时所作,殊不知这是“早生华发”的苏轼落魄时最真实的写照,所谓“一尊还酹江月”,原是在洞悉了世事后的一场内心蜕变。
  从少年得志、才华横溢到遭贬流难、埋没于世。中国文人似乎在一轮又一轮地重复着这种宿命。是从此消沉,还是激烈抗争?是归隐而去,还是同流合污?历史的两难摆在了那一个个眉目清秀、手掌嫩滑的儒生们的面前。庄子于千年前的逍遥,不知是什么时候在他们心中点亮,然后陶潜步履轻盈地默默接过火把,而后在黑暗的夜中,这柄象征着山林溪流,意味着从此平淡于世的火把点亮了一阵又一阵的征途,温暖了酒醉人的心。
  从繁华到平淡,是一种痛苦的蜕变,虽无可奈何,却又内心渴望。这便是矛盾,就像40岁时的鹰,长喙厚翼是其全部繁华的象征,但自然无情的抉择摆在面前,是沉默不语、固守羽翼,还是激烈应对,蜕变升华?蜕变是痛苦而又艰难的,蜕变意味着要放弃先前的风光,蜕变后面对的是一片迷惘的未知,可能掉进万丈深渊,但也可以因此浴火重生。
  幸好,经历世事沉浮的苏轼在蜕变之后吟出了“回首何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情”的诗篇。中华的文明,便也在这些柔弱书生的一次次蜕变中代代相传,奏出撩动人心的乐章。
  人生的蜕变多归于平淡自我的再度找回,归于可以安然地享受鸟语花香,不被世俗所扰。但蜕变毕竟是痛苦的,有着撕心裂肺般的无声的悲伤。当生命的重压接踵而至时,从先前走出,然后迎接新的自我,看似简单,但却要经受住等待黎明前那最为黑暗的一刻。
  蜕变也因此变得伟大,彰示着坚韧。
  中国近代历史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华大地满目疮痍。面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民族的蜕变悄然而至。变则国富民强,守则国破家亡。一场又一场的论战,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奔走于中华大地的是不可固守祖宗之法的呼声。于是洋务运动来了,于是戊戌变法来了,于是辛亥革命来了,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改变的只是不合时宜的外在,推翻的只是已遭历史长河无情淘汰的王朝。封建制下的中华曾经引来无数傲叹,创造出了不尽的辉煌,可当整个世界都在颤抖着说“变”时,蜕变便也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蜕变不是失去自我,而是在真我的基础上,积蓄力量,等待新的展翅飞翔。蜕变失掉的只是昔日光鲜的羽翼,而翱翔于天际的雄心不会因蜕变所泯灭。在蜕变之后,傲立于今日中华的,依旧是那个龙骨铮铮的炎黄子孙。
  蜕变便也因此而意味着新生,诉说着生的渴望。
  千年的岁月洗尽几多英雄,几多奇才,人生处在历史的马蹄之下,唯有随时代一起驰骋才能变得精彩。凤凰五百年一次的涅槃,淬火中蜕变而下的是背负了太久的盛名,是一根根绚烂的羽毛,唯有退下才能找回真正的自己,才能在岁月的风雨中重新展翅飞翔。
  学校:湖北十堰市东汽六中
  导师:贾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