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古诗词阅读题

作者:林冬松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全词以“春归何处”之问起笔,几经曲折,含蕴着一层深似一层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其情感的曲折变化。
  2、词人围绕“惜春”这一主题下笔,写到两样物象“黄鹂”与“蔷薇”,用意何在?有人以为这“结语暗寓身世,大有佳人空谷,自伤幽独之感”,你以为如何?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3-4题。
  
  一丛花
  陈 亮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桹。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3、上阙“隔烟村”以下数句从哪几个角度对“如画”的“画”作了具体的描绘?请做简要记叙。
  4、词的下阙“恍似”又“疑似”,体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本词虽为玩赏风景之作,但似另有深意。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文章主旨。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5、秋夜逼人,“逼”字明写虫子,暗写出主人公怎样的心境?
  6、本诗融情于景颇有深蕴,尤其是前两句,请作简要分析。而这与全文主旨表达有何关联?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子 规
  吴 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7、颔联“花成血”一句想象奇特,写出了一番怎样的情与景?“花成血”与“草似烟”两句对举,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手法?
  8、本诗以“子规”为题,结合全诗试分析子规的形象。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9-10题。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 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淡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9、试分析本诗最后两联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10、试分析本诗颔联意境的特点。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12题。
  
  送 别
  王 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1、试述诗中“白云”这一意象的深刻含义。
  12、对友人的归隐,诗人是什么态度?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13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13、王国维论及本词最后两句,评价其情感时谓其“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请具体阐释。
  
  八、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4-15题。
  
  题少年游
  苏 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姬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14、词中以“雪”和“杨花”互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15、有人认为该词是远行的丈夫思念自己的妻子,有人认为是妻子思念在外的丈夫,你的观点如何?试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