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文学作品阅读题

作者:陈红斌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4题。
  让他说完吧
  刘红旗
  男孩穿一身校服,胸前抱着一只硕大的书包,车下一位老人隔着车窗絮絮叨叨地交待着一些诸如“一个人在外边,要吃饱,要睡好,冷了要加衣,热了要洗澡”之类的“出门须知”。
  有的乘客开始催促司机了,那男孩也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回去吧,爸,知道了,总说这些没用的做啥?”又抱歉的对乘客说:“不好意思,每次我爸总是没完没了地说这些没用的话,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但是,汽车仍稳稳地趴在那里,司机仍及其耐心地扶着方向盘,扭过头对大家说:“让他说完吧,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他笑了笑,“我每天都在制造着别离,把车上的人和车下的人分开,就是大人也都有说不完的嘱咐,别说他对一个孩子啊。”
  你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我不禁一惊,这句话竟是一个和说者听者都没关系的人说出来的!
  我们总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在生活中过滤并选择着有用和无用,甚至对亲人的几句嘱咐也要用这样的原则加以区分,从而因为没有实际用处而失去让他说完的耐心,却完全没有想到老人的内心。我们试图屏蔽那些没用的语句,却不小心把那一腔的爱意忽略了,挡在了我们的心灵之外。对老人的关心漠不关心,像这个孩子。
  如果,那位老人有可能的话,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陪着孩子,那样,他就可以用自己的双手而不是几句嘱咐来表示他的惦念,他实在是想让自己的那几句话来替代他伴着儿子啊,于是,用喋喋不休为儿子做一顶密不透风的保护伞。
  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这其中的谜底,因为这种爱意是一些让人厌烦的“废话”,从而令人拒绝。
  连朱自清不也是在父亲送别时,从心里嘲笑过父亲的迂腐吗?
  对于老人无数次重复的唠叨,我们何曾耐心着让他们放心的说完呢?如此沉甸甸的爱,我们却因为包装简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刚才出门时,母亲颠着小脚追出来,说:“过马路要小心啊!”让女儿好一阵大笑,她对我说:“你四十多岁了,奶奶还当你是小孩呢。”那时我所表示的孝顺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谁让你又出来了啊?”丝毫没有让她说完的意思。
  在车上车下的分别之际,我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东西能代替这样的废话。“吃饱,睡好,冷了加衣,热了洗澡”,这些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的确不须多言,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老人内心的最深沉的表达呢?
  正在胡思乱想,从后视镜里看到老人慌慌张张地跑过来,一边招手一边喊着,司机“吱”地刹了车,探出头去:“你还忘了什么事?”“咋了?”男孩也问。“没事。慢点啊,师傅,注意安全!”老人气喘吁吁着。
  “哗……”车上的人全笑了,我却分明眼里有一丝丝温暖的湿润,对着他大声喊了一声:“谢谢了!”
  (摘自《青年文摘》)
  
  1.请概括文中写到的几件“没让他说完”的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倒数第三段写到“这些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的确不须多言,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老人内心的最深沉的表达呢?”结合全文,说说老人内心深处要表达的是什么?(用文中的几个词语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后一段写到了“我”和“车上其他的人”对老人的态度,这态度是否是一样的,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当中画线的词的含义。
  (1)如此沉甸甸的爱,我们却因为包装简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用喋喋不休为儿子做一顶密不透风的保护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