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话题作文设计四题

作者:陶有刚 汪七良




  一
  
  英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下面的求职实验,他以约翰和杰克为化名,分别为他们制作了求职用的履历表和推荐函。两份履历表的年龄、学历等内容完全一样,只是推荐函的内容有一点小小的区别;约翰的推荐函几乎是完美无缺的,而杰克的推荐函中多了一句话:“有时候,杰克可能会固执己见。”
  然后,心理学家将两份履历表和推荐函寄给50家大公司,请求找工作。结果,准备录用杰克的公司比录用约翰的公司要多得多。
  请根据这则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提示:各大公司愿意录取杰克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推荐函固然要推介自己,但更要给人以足够的诚信:完美的人或物,让人感到可爱;有缺点的人或物,让人感到可信。所以从做人立身、立言、立行均要诚信的角度去立意,无疑是符合要求的;若再对材料作进一步分析,用辩证的观点去探究材料,可以发现优点也有劣势,缺点也有魅力,以此为主旨行文,则另有一番新意。本文文体,以议论文为宜,记叙文、散文则需慎思。
  
  二
  
  常识告诉我们,西瓜总是圆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一只方形的西瓜是何种反应?怀疑西瓜是假的,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其实不必怀疑,它的确是一只真的西瓜--据报道,日本农民早在上个世纪就种出了方形西瓜。
  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形,存在会不断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请以“生活中的方西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提示:圆、方,真、假,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审美反映,既是一对矛盾中性质相反的两个方面,又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共同体。“生活中的方西瓜”也就是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的事物,新的理念等,小到反季节蔬菜,大至“一国两制”的回归思路,林林总总,“新”出不穷。“不必怀疑”“存在会不断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等语句提示我们,该如何对待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呢?存在决定意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自然美是无限的,而人们认识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多包容,少猜疑,多平和,少指斥,多扶持,少扼杀,新生事物才“一切皆有可能”,才不至于留下“新松恨不高千尺”的遗憾。如果深入一层,比较新旧事物的优劣,找出完善新事物的方略,则更好。文体议论文、记叙文均可。
  
  三
  
  火神命令两支火把去世界各地考察,一支点燃,一支未点燃。周游世界后向火神汇报。点燃的说:“世界虽然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到处都有光明,世界是充满希望的。"未点燃的那一支说:"整个世界一片黑暗,我对世界充满了忧虑。”火神说:“也许我们要好好问一问世界上有多少黑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如果你吝惜自己的那点火和热。”未点燃的火把羞愧地低下了头。
  请以“我和周围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提示:“火把”隐喻光明,火神就是传播光明之神。是火把就应点燃,任其熊熊燃烧,发出光和热,为人们打破黑暗,迎来光明。一支点燃,一支未点燃。点燃后世界是光明和希望,未点燃世界则是黑暗和忧虑。同样的火把,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认知效果。因此这则材料昭示了处理“我和周围的世界”之间的关系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境界:积极投入,从我做起,社会给予丰厚的回报;不愿付出,吝惜自己,社会对此没有回报。世界不是缺少光明,而是缺少点燃光明的使者。文体写议论文可以,如果编一个反映此主题的故事,可能更出彩。
  
  四
  
  “草”是大家熟悉的字眼,内涵丰富。白居易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这里是赞颂原上草的生命力。
  成语“不稂不莠”中的“稂”和“莠”,指狼尾草和狗尾草,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这里寓贬于喻,借草贬人。
  根据上面两段话,请结合自身及社会生活,以“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提示:这则话题很开放。关键是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展开有关草的象征义的联想,然后或横向并列,或纵向深入,写出立意高远的文章。下面的两组思路可供参考:1、从褒的角度,借“草”生命力旺盛、斗志顽强的特点,赞颂默默无闻但坚韧不拔的广大劳动人民的顽强拼搏、默默奉献的精神。2、从贬的角度,写草(人)随风摇曳成不了乔木(大器),说明成大器者除了要经历野火的历烧以外,还要有高远的志向、挺直的脊梁。3、从褒的角度,古诗句中“香草”比喻高洁的品质和完美的人格,据此大力讴歌历史长河中洁身自好、香飘万代的英雄。4、从贬的角度,写草的繁茂破坏了作物的正常生长,从而隐喻社会中奸邪排斥忠良的丑恶现象。文体以记叙文、散文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