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由妙玉窥作者用意

作者:李明才




  《红楼梦》中曹雪芹并没有吝啬笔墨去塑造一个正如众人所疑、既与四大家族没有血缘关系也并无婚姻关系却又登上了“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妙玉。那么妙玉有着怎样的结局呢?由妙玉我们又怎样窥视曹雪芹的用意呢?
  妙玉,一个为了贾元春省亲增添大观园的文雅灵秀而入主栊翠庵的尼姑。她孤傲自清,学识渊博,在《红楼梦》中并没有太多的重头戏。可惜曹雪芹并未能留下包括妙玉在内的诸多人的命运结局,据高鹗的续写妙玉最后是被强盗劫走糟蹋了的,然而我们无从知晓曹雪芹的心意,对于妙玉也只能从第五回中太虚幻境里的判词和曲类虚拟后事。
  第五回中:贾宝玉看“正册”时见画面上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美玉落泥垢”“欲洁何曾洁”,“终陷淖泥中”这些都以最大的悲剧色彩向读者寓示了妙玉非同一般的大悲剧。我本人是认同高鹗在妙玉上的续写的。著名作家刘心武却在《揭密〈红楼梦〉》中否认了高鹗续书的价值尤其是对妙玉的续写,至于他的理由也便是[世难容]曲中的那句“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的“肮脏”二字。的确,文天祥的《得儿女消息诗》中是有“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娉更欲向何人?”此中“肮脏”二字读作“kāng z ǎng”又作“抗脏”,不屈不阿的意思。姑且先不说曹雪芹到底怎样注音于这个词,对该词作何解释,只单看[世难容]曲和判词又似乎从文字中听见曹雪芹悲泣的控诉:“你,气质如兰,才华比仙,天性孤癖,视万物皆俗,惟已之洁清,却不知;太高遭人妒,太洁遭人嫌,缁衣淡装错失了红粉朱楼,青春将逝,结果却遭强掳违心作龌龊不洁之事,真似一纯洁无暇美玉掉陷泥垢中,又何必,王孙公子感叹无缘呢?”这是怎样的大悲,《红楼梦》人物的悲剧有谁可堪及比。
  刘心武先生太执著了,竟从“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一回中,找出了一个“王孙公子”,又扯出个卫若兰、陈也俊之流,最后亮牌妙玉与卫若兰的恋爱关系,只言贾宝玉与妙玉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交流”。我假想了一下,如果那一回中的“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卫若兰、陈也俊等诸王孙公子”一句,在陈也俊后再加一个“刘也俊”“张若兰”……那么与妙玉的爱恋之人又该是谁了?
  笔者尚无资力推出贾宝玉与妙玉的爱恋关系,但至少他俩的关系是很特别的,“一种高级的精神交流”是可以认同的,但排除他俩或彻底否定他俩的恋爱关系也是没有理由的。刘老师没必要通过仅出现了一下名字却又碰巧后有一个统称的“王孙公子”而将其混入曲中与“王孙公子叹无缘”的“王孙公子”画等号而除开贾宝玉。如若照此理那袭人的判词最后一句“谁知公子无缘”的公子又是谁了呢?如此般研究《红楼梦》我害怕《红楼梦》的未来会比大观园之悲更悲。
  我在想也许曹雪芹所设置的这“金陵十二钗”及其次序大抵是按其本身的悲剧价值而定的,妙玉能以外人之名义入此名讳,应得力于她的悲剧色泽之浓加之与贾宝玉关系的特殊。
  曹雪芹没必要将一个似乎同贾府没有一点关系的人物硬拉扯进大观园,她是人,是女人,是尼姑,但并不是神。加上一个贾府局外人,也许红楼之悲会更具广泛性,对封建吃人的社会的批判会更彻底,造一个妙玉是为了大大的写悲,同时达到大大的批判社会的目的,我想,这也许就是曹雪芹的用意之所在吧!
  学校:湖北保康县一中
  导师:马维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