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匹夫陈涉

作者:黄哲初




  《史记》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一句在称赞其词藻华美的同时,也点出了《史记》作者司马迁写作时与屈原颇有几分类似,都是怀才不遇,抑郁不得志。司马迁写《史记》时,将诸侯编为“世家”,而为何将陈涉这黔首之辈也列入“世家”之属呢?果如大多数人所言,因陈涉首举反秦大旗吗?非也,我认为司马迁如此安排实为自己泄私愤。司马迁因李陵事,忠言直谏却遭腐刑,满腹经纶却因残缺之身不得施展,所以他对出身卑微又未成霸业之人有一股天然偏爱。将兵败的项羽、失信的陈胜都自作主张地编入世家(班固写《汉书》将二人逐出“世家”而降为“列传”,其贬抑之意不言自明)。若客观审慎昔日陈胜王,你便会发现他实乃一介匹夫而已。
  少时的陈涉,虽“与人佣耕”,却立下豪言,“苟富贵,无相忘”,立志要成就“鸿鹄之志”。人们常因此赞陈胜人穷志不短,富贵不忘贫友。可事实又如何呢?称王后的陈胜住的是“殿屋帷帐”,吃的是山珍海味,真可谓是富贵腾达了,旧时尝与佣耕者闻之,说起了陈涉“富贵无相忘”的誓言,纷纷赶来,以求攀附依靠。结果如何呢?赏赐一官半职,还是分得了金银财宝?熟读《史记》的人就会知道,这些“不识趣”的故人落得是身首异处的下场,仅仅因为“言陈王故情”。一个人在富贵后,嫌弃贫苦时的朋友,害怕别人道出自己卑微的出身,再能言善辩的评论家也不能牵强地将其称为君子,陈胜只能算是匹夫。
  陈胜的吹捧者们高呼陈胜拥有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才成就了陈胜的霸业和流芳百世的名誉,我亦不能苟同。小队长的陈胜屯大泽乡,“会天大雨”,“度已失期”,才作出了“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的两死择一的不得已之选择。如果没有边事,没有被征发戍边,陈胜也许仍只是在那两亩三分地里埋头佣耕。说其洞察时局,未免有戴高帽之嫌。历代朝末几乎都爆发农民起义,或大或小,或成功或失败,原因也大抵相同,朝廷暴政,苛捐杂税,天灾人祸,不一而足,这些才是导致那些知名或不知名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至于陈胜的领导才能,那更不足挂齿。完全是一些鬼魅之术,从鱼腹置书、夜半狐鸣骗得众卒敬畏,到以扶苏、项燕之名举旗反秦,陈胜无不是借助死人、鬼神之力蛊惑人心,而不是以个人能力让手下心悦诚服,甘心追随。不但“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就是自立为王,为时也仅仅六个月。
  由此可见,陈胜虽有“首事”之功,然丑陋的一面更甚,故以“匹夫”称之。
  学校:浙江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