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对镜

作者:王秋珍




  我一直认为,生活是少不了镜子的。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虽然家徒四壁,但镜子是绝对不会少的,墙上挂一面,抽屉里放一面。不知哪一天,得到了一面小小的圆镜子,心窝里像飞出了一只小蜜蜂,嗡嗡地乐着。小圆镜揣在衣袋里,过几分钟就要去摸一摸。走到无人处,迅速地拿出来照上一眼,就像纳瑟斯迷恋自己的影子一样。
  水滴穿石,什么也经不起时光的侵蚀。如今,我最喜欢以街上的橱窗为镜,在朦朦胧胧中,欣赏自己还算青春的轮廓。回家照镜子,关注的内容总是那么无奈:脸上的阡陌多了几许,牙齿缝里有没有住进客人。余秋雨说:“人生的最大悲剧就是某一天照镜子时发现额角早霜的一丝白发,这一丝白发的悲哀远胜过莎士比亚戏剧里的毒药、爱情与谋杀。”明晃晃的镜子,让我看到了时空外,诗仙在慨叹着“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圣在吟唱着“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人比黄花瘦的易安居士正对镜当窗,理云鬓,贴花黄。
  镜子之于女子,犹如连体姐妹,却更多地赋予女人绵绵的感伤。一曲“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唱出了女子几多悲情,美丽的容颜知心人不能前来欣赏,那份相思离愁怎不令人叹惋!吴兴宝贝李秀兰在《得阎伯钧书》中写道:“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树秋。莫怪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钩。”镜子,多情的镜子,因了女人的痴情平添了沉重。“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裤宫人扫御床。”薛逢的《宫词》更是写出了宫廷女子无奈的“唯美”追求。
  古代称镜子为“鉴”,镜子是太阳图腾的象征。唐太宗在悼念爱犯颜直谏的魏徵时说:“人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魏徵失,吾亡一鉴矣。”英国作家萨克雷则说:“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对你笑。”不到2岁就又聋又哑又瞎的海伦·凯勒是一个善于照镜子的人。镜子回送她的是笑容,是阳光。贾瑞曾得到一面跛足道士给他的“风月宝鉴”,很宝贝的镜子。它可以去病疗伤,清心明目。起因在于贾瑞见王熙凤“花容玉貌,体态风骚”,恍若神仙妃子,淫心陡起。欲海无边,回头是岸。镜子本来可以使贾瑞醍醐灌顶,但他在对镜的时候,没有忏悔,最终被自己的欲望断送了性命。
  人生宛如一面镜子,可是世上又有几人能够真正面对镜子中的自我?莎士比亚说:“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他一味对镜自赏,自吹自擂,遇事只顾浮夸失实,到头来只是事事落空而已。”清代钱大昕在《弈喻》中也说:“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一个心里亮堂的人,才能明亮地对镜。
  学校:浙江东阳吴宁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