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古诗词阅读题

作者:熊子银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本诗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写江南早春?
  2、全诗紧扣“物候”二字着笔,其中属于“物”和“候”的分别是什么?
  3、下面四项是对诗歌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标题中“和”即“和诗”,特指依照别人所做诗词的题材或体裁而作,这里指陆丞把早春游望的诗寄给作者,作者就写了这首“和诗”作为酬答。
  B、“偏惊物候新”的“偏”字用得工巧,它形象地表现出新春来临万象更新之时为宦在外的诗人感到特别惊心,与尾联“归思”相照应。
  C、中间两联具体写“物候新”的情况,其中“渡”字传神,生动描写梅柳从江南移栽到江北的情景,“催”“转”二字有力渲染了春天的活力生机。
  D、本诗因物兴感,抒发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尾联是点睛之笔,与“和”字照应,因宦游他乡而不能观赏家乡春光的“归思”之情跃然纸上。
  
  二、读下面一首诗,完成4—6题。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4、诗歌前四句连续三处用典(“墙东”、“三径”和“绿杨”),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愿?
  5、“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是什么意思?本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作者意愿?
  6、选出下列对诗句解说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本诗长于用典,分两层次:前四句写两家结邻之宜行,后四句写自己卜邻之恳切。
  B、首联说作者与友人志趣相投,都渴望隐居,并不谋求自身的功名利禄。
  C、颔联和颈联想象丰富,构想结邻情景,表达对朋友的无限渴慕,流露纯真友情。
  D、尾联在反问中表达出虽然两人见面有限,但子孙却能隔墙相处。
  
  三、读下面一首词,完成7—9题。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并序)
  辛弃疾
  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以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7、“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是历史上两个典故,即鸿门宴上范增怒碎玉斗表示不屑与项羽为伍的故事和吴越春秋时范蠡献西施灭吴又复取西施游五湖而不返的故事,作者用典的目的是什么?
  8、全诗用典极多(共六处),似明而暗,直接表达劝勉目的的是哪一句?
  9、下面是对诗词语句内容的理解分析,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燕雀岂知鸿鹄”化用了陈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典故,表明作者理解范南伯具有远大志向,并不屑于小小的泸溪。
  B、“貂蝉元出兜鍪”语出南齐将军周盘龙的故事,他说,我戴貂蝉冠(成为近臣)全靠以前戴兜鍪(战盔)拼杀得来的,而不是仅靠恩宠,此句是作者激励友人必须多积累成绩,才能有更大的尊荣,可谓极尽劝勉。
  C、“却笑”句鼓励范南伯不妨以牛刀杀鸡,一试身手,把不大的泸溪治理好造福一方,以显示自己的才能。
  D、全词极多用典,既使作者的劝说显得有力,又表达了自己已成日下之势,报国无门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