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三点导读

作者:赵冬玲




  美点赏析
  
  白雪飘洒、冰凌晶莹、树枝枯零、山水冷涩……冬天是宁静的,也是寂寞的。可是,当我们读到了《鸟是树的花朵》,谁还会觉得冬天单调、冷清、寂寥呢?
  冬天的遗憾在《鸟是树的花朵》里荡然无存,那是因为作者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精灵的形象,并绘制了由她作为主角而构成的一幅生机盎然、充满情趣的冬天美景:“一些鸟落在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仿佛是“满树的花朵”!多么美丽奇妙的想象,这些艳丽、鲜活的小家伙出现在冬季光秃的树上,冲击了我们的视觉,谁人见了不是眼前一亮啊!可是还不止呢,这些“花朵”们还要给这幅美图增添动感呢: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它们的“吵吵闹闹”,打破了冬天的寂静,“再造了冬天的生机”!文章用轻快的文笔描绘了小鸟的可爱、活泼,突出了鸟儿们为大自然创造色彩,为人类带来欢乐和活力的美好形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散文流淌在笔端清晰可见的是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人生的真切感悟。这种感悟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作者赞美和感激自然界的小生命——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它美化了风景,驱赶了寒意和空旷,带来了温暖和快乐,增添了生机和活力。第二个层面,作者又把观鸟而产生的美感延伸到了对人类的思索:“我在观看一树的小鸟的同时,多少有些惭愧”,“脸红得像春日的桃花”。为什么呢?因为“我想做的事,鸟儿们替我做了”。与热情积极的小鸟们相比,“我们总是怀着一种等待的心理度过冬天”,只是“在大地上为冬日的阳光感到可惜”,只能“袖手旁观”“在一堆红红的炭火前,等天黑”。这种反思,把对小鸟的赞美之情进一步推进,启发人们要像小鸟一样,用积极的生存状态和改变环境的实际行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由此看来,本文不愧为一篇理趣隽永的散文!
  散文的魅力也常常表现在它精彩动人的语言上。这篇散文较为突出的应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传达出了自然清新,灵动抒情的语言效果。“鸟是树的花朵”是一个奇妙的比喻。这个比喻不仅揭示了鸟和花朵的形态、色彩相似,更是形象生动的赞美了鸟儿们为冬天增添了一份生机、一抹色彩、一种美感。拟人和排比手法在文中的综合运用营造了优美的抒情味道。你瞧,鸟儿们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打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活泼欢乐的身影,婉转悦耳的鸣叫,鸟儿们多么殷勤的为冬天效力!再看,“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这种主客倒置的拟人,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鸟儿在一年四季当中给人类带来美丽和欢乐的由衷的赞美和感激。
  伴着冬夜,细细品尝《鸟是树的花朵》,其乐融融,暖意荡漾。
  
  难点指津
  
  阅读这篇散文要抓住它"形散神聚"的特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先感叹冬日的空旷、疏朗;接着呈现鸟成为树的花朵的美景,赞美鸟带给冬天的快乐和生机;最后表达向鸟儿们学习的心愿。理清了思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文脉,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是一篇文采飞扬的美文,它的美表现在三方面:形象美、情感美、语言美。要注意景与情的关系,具体挖掘、揣摩由观看美景而得到的人生感悟。语言的生动传神是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的结果,阅读时要细细品味。
  
  考点训练
  
  1.“鸟是树的花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为什么说“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呢”?
  3.作者“在观看一树的小鸟的同时”,为什么“多少有些惭愧”呢?
  
  附:参考答案
  1. 这是一个比喻,它形象地描绘了鸟和花在形态、色彩上的相似,生动地描写了小鸟的美丽和可爱,表达了对小鸟的喜爱和赞美。
  2. 因为树枝上的小鸟不仅有花一样美丽的形象,还再造了冬天的生机。
  3. 小鸟装扮了大自然的一年四季,为冬日带来了勃勃生机,而“我”只是袖手旁观地等待。作者启发人们要积极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