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名师课堂上的幽默

作者:何 文




  老舍先生讲课老是板着面孔,不苟言笑,可出语风趣,惹人发笑。在讲到文艺作品要写出人物的典型性格时,他讲道:“要把人物性格描绘得一看就知道像谁,至少也得像他二哥。”同学们笑了。他仍冷着脸继续讲:“写典型嘛!就要多加材料,假若你要写一个爱穿马褂的人,不妨写他穿着两件马褂,三件马褂,四件马褂。”大家又笑了。可他还是板着脸,等大家笑完再接着往下讲。
  钱玄同在北师大中文系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和“闭口音”时,一学生请先生举例说明,钱先生这样讲道——
  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有一口洁白而整齐的牙齿。后因一次事故,掉了两颗门牙,应邀赴宴陪酒时,坐在宾客中很不自在,尽量避免开口,万不得已,有人问话才答话。她一概用“闭口音”以免露馅儿,如这样的对话:“贵姓?”“姓伍。”“多大年纪?”“十五。”“家住哪里?”“保安府。”“干什么工作?”“唱大鼓。”待这位女艺人的牙齿修装好后,再与人交谈时,她又全部改用“开口音”,对答又改成了:“贵姓!”“姓李。”“多大年纪?”“十七。”“家住哪里?”“城西。”“干什么工作?”“唱戏。”
  学子们听了都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