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心默自然凉

作者:曾铭钻




  时下国人都在喊“忙”,大人忙,忙工作;小孩忙,忙读书;经理忙,忙应酬;职员忙,忙干活;高三学生忙,忙应对高考;小学学生忙,忙迎接将来;腰缠万贯者忙,忙享受金钱;身无分文者忙,忙寻求生路。
  乍一看,似乎举国上下都在忙忙碌碌,毫无闲暇,但仔细一想,却有另外一番感觉:大人工作忙,不顺;小孩学习忙,不好;经理应酬忙,无用;职员干活忙,无效;高三学生榜上无名;小学学生学业不佳;富者心烦,穷者心酸。忙几乎只是瞎忙,毫无成效。
  依我来看,国人并不忙,而是燥,心浮气燥。力求功名,贪图权贵,人们无闲心,也不敢有闲心,但如水中捞月之猴,只知捞,不知何为月,如此一来,只能碌而无果。
  原因何在?只因国人无人去“默”,何为默?依盖叫天先生《默》一文中所言,“默”即用心想。在冷静之时用心去观察,辨别,明是非,晓黑白,在什么事上都“处处入心”。
  显然,这话若用于现在的“忙人”身上,肯定大有其用。无论高低贵贱,男女老少,在闲暇之余,都应“默”:沉下心,放下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默”工作,明白轻重,懂得取舍,收放自如,工作才顺利;“默”学习,知晓重点,掌握方法,学习才能好;“默”交际,知人心善恶,与真心朋友交往,与险恶小人疏远;“默”生活,懂得从容面对,去真正地享受,既应变职场,又享受生活;“默”处境,能坚强以对,树立信心。
  一切,在心平气和的细想之后,似乎才明白。
  最近再读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了解“闲适哲学”,读得慢,而且反复读,不同的心境,读出了不同的层面,领悟了不同的意味,但也只有在心平之时,才读得出真谛。林语堂先生是懂“默”之人,在他的“闲适哲学”中,能看见一种不拘于繁杂世道,真正轻松下来的学问。凭我现在阅历,当然只是一知半解,但此般高深难懂的学问,却只要拥有那般心境,就能有一种心灵的放松。每日闲暇时,都静下心来想一想,辨一辨,就似乎从学习、生活的压力中得到放松,以平常心去看待了。
  
  学校:福建厦门英才学校
  导师:汲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