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古诗词阅读题

作者:冯 栋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宿 府
  杜 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断,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1、诗中秋天的景色肃杀凄凉,可用哪两个字来概括?这两个字除了写景外,还有什么作用?用的是什么抒情手法?
  2、诗中引用庄子文中的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用的又是怎样的语气?读后你有何感觉?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3-4题。
  
  金谷园
  杜 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3、诗人对景象荒芜的金谷园遗址的描写,描绘出一种什么境界?抒发了怎样的情思?
  4、诗人在景物描写中最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加以分析、说明,并说出它的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5-6题。
  
  桃花溪
  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5、诗人对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创造的扑朔迷离的理想世界持何种看法?请作简要的分析。
  6、诗人在结尾把问题提了出来,却不作回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的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7-8题。
  
  新 沙
  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
  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
  亦应年年税紫芝。
  7、这首绝句是千古传唱的名篇,你认为它在构思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这样构思好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8、苏轼提出的“反常合道为趣”的创作经验,试结合这首绝句谈谈这个经验的妙处。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9-10题。
  
  除夜有怀
  崔 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9、颔联历来最为人所赞赏,沈德潜称之曰“名俊”。名者,名句也;俊者,情景真切也。这是为什么?
  10、颈联虽然用的是诗中的家常话,但收到的表达效果却非常好,这是为什么?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1-12题。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
  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
  载将离恨过江南。
  11、从“载将离恨过江南”和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中,你看到诗人们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来写愁怨?请作较详细的分析。
  12、诗中“不管烟波与风雨”,“烟波”、“风雨”有几重含义?究竟是谁“不管”?作者不明说有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