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我心中的吊脚楼

作者:湖北考生




  土家开胜景,风情万古传。
  它是大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是土家人勤劳智慧的结晶,它是一首情韵悠长的诗。它,就是——土家吊脚楼。
  ——题记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在爷爷的故事里,就隐隐约约地知道了他,也曾依偎着他,眺望过远处的山城,放飞着向往与希望。年岁渐长,慢慢了解了土家吊脚楼的美妙。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吊脚楼就是土家人的诗,情韵悠长,抒写了土家人的勤劳与智慧,憧憬与遐想。你看他,飞檐翘角,曲折回廊,没有精雕细琢,只有清漆抹秀栏,结构简约、古朴而又精巧。吊脚楼上,宽敞、明亮,一曲悠长的《黄四姐》,仿佛天籁之音,唱尽了如同骏马样骠悍的土家男儿的追求和秀山丽水般土家女子的缠绵。吊脚楼下,点燃一堆篝火,在铿锵明快的锣鼓声中,尽情狂跳欢乐的摆手舞,举手投足间诠释着土家人的勤劳、淳朴与智慧。这就是我心中的吊脚楼,一方载歌载舞,充盈着土家风情的乐土。
  载歌载舞的生活让人陶醉,然而我更钟情于吊脚楼依山傍水,隐匿于绿树丛中的环境。清晨,当你身处其间,浸润在秀丽的阳光和迷蒙的晨雾间,任清风拂面,花香袭人,恍如在仙山琼楼间。黄昏时捧一杯香茗,清香四溢,倚靠在宽敞的回廊上,赏那如同饱经沧桑的夕阳,任血红的夕阳将牧童与耕牛的影子拉得冗长而深遂。任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吮吸着带着淡淡泥土青草味的空气,双目微闭,聆听着百鸟争鸣的雅韵,享受着那一分独有的天然与恬淡。
  皓月当空,三五好友,登楼把酒邀明月,不一定非要有李白的万古豪情。或者一家人围着昏黄的灯光,寻找暗夜中的温暖与斑斓,说地谈天,摆古讲龙门阵。轻风吹过窗棂,绿水流经楼前,听几声蛙鸣蝉噪,牛哞羊叫,间或一曲木叶牧歌,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清静平和温馨和谐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风情孕育着一种风格,一种建筑注释着一种民俗:碧水青山、竹木掩映、飞檐翘角、曲折四廊,古朴雅秀,和谐温馨……土家吊脚楼,一种超凡脱俗的智慧。它是土家人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一代又一代土家人对生活的赞歌。
  这就是我心中的吊脚楼,古朴、自然、和谐、快乐的人间仙境!
  
  评语
  王泽龙
  
  土家人建造的吊脚楼,多建筑在风景秀丽之处。土家族建造的吊脚楼,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倘若你到过那里,你会发现,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环境非常优美:竹林掩映,绿荫如盖;溪水环流,清澈如镜;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牛哞羊叫,百鸟争鸣。其间一幢幢飞檐翘角,黑瓦白脊,曲折回廊,廊柱下垂的吊脚楼,那就是土家人饮食起居,日常生活的住所,也是土家人对歌、跳摆手舞,摆古、讲龙门阵的场所。
  土家人世代居住的吊脚楼,已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它诠释着土家人的生活、劳动、智慧与追求。
  这篇《我心中的吊脚楼》是一篇中考作文。小作者对土家吊脚楼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土家吊脚楼是一首凝固的诗,古朴、简约而情韵悠长,是一片充盈土家风情的乐土。这表现出作者对吊脚楼这一文化符号有比较本真的认识。
  文章选择三个典型的吊脚楼的场景:清晨、黄昏、月夜,这三个场景具有较好的表现力,概括地描述出自身的感受,这既是对现实生活充满诗意的描述,又是对一种理想生活境界的追求,表现土家人民追求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也是作者对温馨和谐生活境界的向往。
  文章语言具有较浓的抒情意味,有的句子富有诗意,这给文章增色不少。当然,文章如果在选材上再精当一些,在语言的运用上更精细一些,构思再精巧一些,将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根据阅卷的评分标准,可判为55分。
  
  王泽龙,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多次参加湖北省语文高考阅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