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儒生的悲哀

作者:余唐洪




  《长亭送别》是元杂剧代表作家王实甫经典名作《西厢记》中的一折戏,我以为该剧隐隐透射出的是一个儒生的悲哀。
  《长亭送别》的戏剧焦点,集中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抱定了“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的崔老夫人,自然是张生赴考的强力主张者。而莺莺是反对的,她情愿“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但她无力留住张生,满心俱是离愁。很明显,在这里科举功名成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美丽情感能否得以维系的关键。撇开崔老夫人的因素不说,张生不去赶考可以吗?像莺莺说的那样,“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可以吗?回答是否定的,爱情走到极点,幻灭也将不期而至。门不当户不对,一个“白衣秀士”却要栖息在别人屋檐下,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屈辱不安,怎样的畏缩凄惶。
  该怎么办?他只能改变自己,用什么方法改变?当时惟一的飞黄腾达的道路就是科举。一个中国儒生的悲哀就在这里显现出来了:爱情如此美好,婚姻让人期待,我有很多很多的情感理想,但是我的人生道路却只有一条,这条路上充满了未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考上吗?而且,在元代虽然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得到确立,然而儒家的影响力却日益下降,科举考试时行时辍,儒生们失去进仕的机会,社会地位急剧下降。从“九儒、十丐”的说法中,不难看出元代儒生的悲哀和不幸。
  其时的王实甫不可能对此毫无察觉,后来张生高中回来成亲只不过是满足观众的审美习惯而已,所以在《长亭送别》中他用了最美丽最悲哀的词句来写这次告别的悲剧性:“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早晨是什么东西把霜叶都染红了,是离别人的眼泪,那是带血的眼泪。悲伤铺天盖地,扑面而来。
  
  作者系江苏无锡市综合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