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评语(二)

作者:徐 江




  按作文评分标准,我判此文为46分。以“进退”为话题作文,首先要对“进”与“退”作诠释性界定,以使文章有明确的范畴。古人以仕途见用为进,以归隐山林为退。今天人们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时代不同了,作者讲古人之事后,顺其势阐释自己的“进退观”,有些不妥。进者,向前移动之谓也。引申解释应尽量与现实相联系,不可局限于仕途。比如以自我价值的提升为进,自我价值的缺失为退。由此联想,可写之事很多。大学生徐本禹由城市到僻远山村,由研究学问到做“娃娃头”,他向下向低处移动,但从其自我价值提升看却是“退”中有“进”。高中生现实的“进退”之道很是严酷。考不上大学,没有机会进,考不上好大学,没有好的机会进。虽然并非全是如此。“生存需要”规定人们必须“进”,没有“退”。工、学、衣、食、住、行、玩,各方面的生存状态显示着一个人的“进”、“退”实况。或跟得上社会,或被其甩掉。争取生活得好一点儿,只要合理合法,那么在自我价值的“进”一步提升中,也就为社会多做贡献。显然,讲此理要比掉古人书袋有意思。
  
  徐江,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多次参加语文考试的阅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