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追求残缺中的完美

作者:陶 洁




  轻轻叩开人类虚掩着的历史大门,穿过尘封的岁月月,我又一次漫步在绵延的历史大道上。一路上,无数仁人志士从我身边经过,从容地演绎着属于他们的人生。面对黑暗的尘世,庄子不堪与世俗同流合污,毅然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找寻完美的内心境界,发出“世之至美,莫若秋水”的感叹;文天祥高风亮节,虽沦为俘虏仍不愿背叛祖国,为追求人格的完整不惜用生命作为代价,谱写了一首“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歌;曹雪芹在极其艰苦的创作条件下,本着对艺术的完美追求,“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为后世留下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红楼梦》……
  前人对完美人生的执著探索让我在惊叹之余不禁审视曾经走过的轨迹:生命的十六年中,成长的日子可以说是波澜不惊,只是偶尔会有一粒石子投在心湖的中央,于是激起一圈圈静静的涟漪,而那来自远方的人性光辉已悄悄地为我描绘了美丽的信仰。
  于是,我用心地追寻那完美的境界。可很快我发现,简单的阅历往往使我无法面对残缺现实与完美理想间的差距:因为追求完美,我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因为追求完美,我也要求别人做得最好。可当我在为我的完美执著守候时,却发现别人原来并没有把我的完美当成一回事,现实中,我也始终无法走近理想中的完美。渐渐地,我察觉到众人与我的若即若离,我与我心的天地悬殊,于是只能任由自己在心的沙漠中茫然地寻觅。
  在完美与不完美的碰撞中,我迷茫、失落,找不到解脱的方法,转而把目光投向父亲,向他言说我的苦闷。听完我语无伦次的呓语般的诉说,父亲只是很平静地说:“孩子,你要知道,没有人真正可以做到尽善尽美。过分追求完美、甚至苛求,只会伤害别人和你自己。”记得父亲当时说那番话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他眼中盛满了企盼和希望。我的心猛然颤动了一下。我想我读懂了父亲,读懂了那番虽朴实但充满理性光辉的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活的原生态就是不完美。表面看,这多少让人有点遗憾。但也许正是有了不完美的残缺,人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不断进取,不懈追求,生活多姿,人生也因而多彩。
  
  学校:浙江绍兴文理学院附中
  导师:周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