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远和近

作者:邓子建




   远和近,充满玄机。
  这是一种空间上的距离,从一处到另一处;这又是一种感觉上的距离,从你忽而到我。
  怎样是远,怎样又是近?按通常的认识,手触到的是近,反之是远;眼睛看到的是近,反之是远;耳熟能详的是近,反之是远;心牵神系的是近,反之是远……空间、时间、岁月、历史,都有远近之别,或者说,正因为有了远近,才有了时间、空间、岁月、历史,才有了语言中玄妙的距离。距离,是一把测量远和近的尺。距离涵盖了道路、钟摆,囊括了史书、废墟,包容了人生、情感,甚至于语言与衣冠、曲调和民俗,就连浩渺无涯的宇宙太空也一并笑纳了。这不能不让人感受到它的神奇诡异和博大精深。
  远和近,是哲学上的辩证,是时态上的正在进行时。远的可以变成近,近的也可以化为远;远的正在成为近,近的也正在渐成远;最远的可以是最近,最近的也可能竟是最远。远和近是一种思绪,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情结,是一种感叹,最丰富又最简单,最清晰又最模糊,最让人惊诧莫名又最让人感慨万端。
  远和近,有时是一种角度。远了,是一位美女,绰约风姿,顾盼多情;近了,是美女眼角的纹路浅浅、还有面颊隐约的暗斑丛生。明知是生命的必然,却难掩心头的惆怅和失望。
  远和近是心里藏着的风景,最美的总在远处,哪怕自己天天在画中游;那可能是你自小的理想,学习、奋斗,一步步看似近了、近了,猛一抬头,那盏心灯却还亮在星星点灯的青天外。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和幻化,也是远和近风起云涌、美丽而旺盛的生命力。
  远和近,又是一种人生态度。“做事不可不认真”,是说心要投入,站要站近;“做事不可太认真”,是说不能一味机械地去做、墨守成规、没有了积极主动的思考,站又不能不留有一定距离。“水至清则无鱼”,说的也正是这个理儿。所以郑板桥有语:难得糊涂!这是中国人的格言,难于践行的,是对远和近这个度的把握。
  远和近,也是一种感情。亲情、友情,甚至是人类歌吟向往的爱情,都在其中久历磨合。情无处不在,爱也无处不在,情有亲疏,爱就有远近。爱是心与心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真和假,厚与薄,浓或淡,你骗不了我,我骗不了你,眼问鼻,鼻问口,口问心,不脸红不心跳不冒汗,没有几年的道行,说不出成套的假话。
  远和近,还是一种人生财富。走的远了,经验见识自然就多,经得起推敲、品味和琢磨。起步晚了,当然走不出远路,值得夸耀或赞美的就少,这是你一个人长征史上的“人之初”。这时你一定要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多想多思多创造,不要人云亦云或逐渐流于形式。如果在旅途上没有留下自己独特的步子,在将来的某一天,你准会因两手空空而沮丧和懊悔。从这点上说,我很羡慕小孩子,那些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孩童们,纯真的眼睛像两泓清泉,映出鸟语花香的希望和绿波旖旎的梦想,他们,才是最富有的。
  远和近,有时候会是一种责任。“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不仅仅是土地、水、森林、矿藏……甚至是空气、声音、种种有限资源,有的人熟视无睹,为了蝇头小利大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有的人却从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大声呼吁,哪怕只能面对无比苍白的孱弱回声……这里的远和近,意思听起来也许遥远,但想一想又决不荒诞,个中道理其实很简单。
  对于一个人来说,远和近,既是你的劫数也是你的自由,既是你心灵的怀旧又是你记忆的贮存,既是一次无奈的漫游又是证明生命存在的一个平衡点。
  在诗里,远和近是文字的靓丽驰骋,是大美与小美相契合的极至,而在沙漠里,远和近也许只是一片叶脉上时断时续的淡淡绿意,却种在人的心里,并在残缺中渐流渐远,只愿,到头来那不是一座海市蜃楼。
  
  学校:甘肃永昌县一中;导师:黄生延;此文在第七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