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三点导读(一)

作者:王雪梅




  美点赏析
  
  这是一篇哲理小说,作者用“泥土”象征“人生”,借助泥土的经历,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全文构思巧妙,内涵深蕴,发人深省,启人智慧。
  “搀和”、“捶打”、“搅拌”、“践踏”、“烈火烘焙”等等,象征着人生路上的种种磨难。面对磨难,如同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只有依靠人生路标的指引,才能作出自己的选择:走崎岖的成功之路,或走平坦的失败之路。在远大的理想的指引下,泥土把磨难和痛苦当作了摘取成功桂冠的阶梯,它毫无畏惧地踏上了成功之路。一路上,尽管感觉自己“即将被甩得粉身碎骨”、“痛心刺骨”,可“对伟大前途的信心不坠”的坚定信念,让泥土产生了顽强的意志,它“始终十分坚强,经受了一切考验”,一步步地朝着理想中的目标迈进、迈进……
  可是,经历了风雨,并非一定会出现彩虹,踏上了成功之路,并非意味着成功会一蹴而就,前进路上还有许多无法避免的挑战。历尽千辛万苦之后,泥土并没有成为“庙宇殿堂里的华美装饰”、“帝王几案上的名贵花瓶”,而成了一只“普普通通的花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让泥土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顽强的意志渐渐变得薄弱了,它“抑郁”、消沉,开始抱怨起那位无名的制造者了……
  就在这时,有一件东西被人插进了花盆,并被精心养护。终于,有一天,泥土被送进了一座宏伟的教堂,受到所有人的瞩目,因为它的心里长着一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状如王冠的美丽百合”。成功的巨大喜悦让泥土心满意足,它对那位无名的制造者充满了感激。是的,平庸与卓越、伟大与渺小、深刻与肤浅,常常是由我们对待失意的不同心态造成的。不论何时,“希望”是不能失去的,因为它是人生的动力,唯有如此,人生才能像腊梅一样,勇于斗冰傲雪,迎着寒风吐露迷人的芬芳。
  
  难点指津
  
  本文的难点是对象征体含义的理解。
  那只花盆,虽然“线条粗硬,又红又丑”,但就像那蕴藏着无价美玉的璞石一般,因心中有“状如王冠的美丽百合”,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实现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对此,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见解,同一读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也会有不同的感受,给人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术效果。细细揣摩,我们可联想到“外表与心灵”、“主观与客观”、“希望与机遇”、“才华与成功”等多种象征义。
  《一撮泥土》一文,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除主干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枝杈,值得我们慢慢欣赏和品味。例如,对“灰黄粗糙,样子难看”的百合树苗,除了可理解成“希望”外,还可理解成“人的潜力”等等;而对“阳光的照耀”、“养护者的喷水”,可理解为“高尚思想的引导”、“科学的教育方法”等等。又如,那位默默无闻的“无名的制造者”,也同样具有多重象征义,很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探究。
  
  考点训练
  
  1、在百合移植、成长、盛开的过程中,泥土有过怎样的心理变化?对此,你有何感触?联想到了什么?
  2、文中那位“无名的制造者”和百合的“移植者”、“养护者”是不是同一个人?为什么?
  3、对那位默默无闻的“无名的制造者”,你联想到了哪些象征义?
  
  附:参考答案
  1、刚被栽上百合幼苗时,泥土感到“屈辱”、“不满”,情绪极其低落;进入温室后,泥土渐渐萌生出一种模模糊糊的“希望”,可究竟是什么,它依然很迷惘(可从“莫非”、“它对此毫不理解,也不懂得这意味着什么”等词句中得知);梦想成真后,泥土彻底醒悟了,它对制造者充满了由衷的感激。感触、联想(略)
  2、是同一个人。对制造者由抱怨到感激的过程中,花盆并没有任何变化,唯一变化的是花盆里种了一株百合,而正是这株百合,才让泥土实现了梦想。假如种植者不是制造者的话,梦想成真的泥土应该感激“种植者”、“养护者”,而不是“制造者”。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