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景点上的男孩

作者:刘 骜




  雁荡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去的时候正值最热时节,那儿已经很久没下雨,大龙湫只剩下了一条小尾巴,无精打彩地挂着。一路游来,觉得像是被老天骗了似的。
  记不得那天去了哪几个景点,反正是乘了大半天的车,在盘山公路上转了一圈又一圈,然后又走了一段山路,像是到了某个山的顶峰。可怜的我被棺材似的空调车弄得吐了一塑料袋又一塑料袋,加上有点恐高,于是很无赖地在石阶上坐着。
  看来感到累的人不止我一个,石阶上不一会儿便坐了好多人。等我稍微恢复后,便很自然地注意到角落里的一个小男孩,他严重的营养不良,瘦得跟个猴似的,很黑,是山里人特有的那种黑。显然,他不是同行的游客,而是当地人。
  男孩个头虽小,看上去却很机灵。他一边心不在焉地回答众人的提问,一边爬上爬下活跃得很。他骑上一旁的石栏,突然不动了,眼睛盯着边上的一个很陡的小坡。是什么东西吸引了他吧?下面除了带刺的野草、棱角凸起的石头,又有什么东西呢?我正感到奇怪,小男孩飞身下石栏,蹲下身,把手伸进石栏下面的空隙,向那个小坡摸索着什么。我能想象那甘蔗似的细胳膊在下面尽力伸长,为了够到什么东西。他的黑脸渐渐现出红色,他使劲让手够得更远些,不过还是碰不到他想要的东西,他缩回了手。
  有人仿佛意识到什么:“危险——”话刚出口,小男孩已经翻过栏杆跳了下去。我震惊了:究竟是什么东西值得他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跳下山坡?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吃惊地看着。很快,男孩的手出现并攀住了石栏,有人很快把他拉了过来。
  他手里紧紧攥着那个宝贝——一个历经风雨、标签残破、脏乎乎的塑料瓶!
  “这瓶能卖多少钱一个?”短暂的静寂后有人惊讶地问。
  “5分钱。”男孩的声音像一潭清水,没有波澜。
  “你在上学吗?”惊讶中无法克制的关切。
  “三年级,暑假我要挣学费。”回答依然很平静,好象说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有人开始搜索口袋,然而男孩已经快速回到角落,他把瓶子放进角落里的一只蛇皮袋里,又安静地坐下,就像刚开始一样。
  
  选自浙江平湖中学《当湖》社刊;导师:郑荣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