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盲人买钉

作者:周召南




  曾有一位汽车修理工问世界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一个问题:一位聋哑人在五金商店买钉子,他可以通过做手势告诉售货员自己要买什么,但假如是盲人买钉子,他该怎么办呢?
  结果,阿西莫夫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也是做手势。
  错!修理工告诉他,聋哑人不能说话,只能通过手势来与人沟通;盲人虽然看不见,却可以开口告诉别人自己需要什么。
  这则故事有点类似于“脑筋急转弯”。阿西莫夫是公认属于“天赋极高”之人,但这次他只得承认自己的回答很愚蠢。而那位修理工在考问他之前就认定他肯定要答错,因为阿西莫夫“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我却不同意这位修理工的观点。
  按他的逻辑,似乎书读得越多人反而会变得越笨。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修理工所言也不无道理:当我们拥有大量知识和经验的时候,容易过分自信,且容易被已养成的惯性思维所误导。
  哲学中的方法告诉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人同是买钉子,但一个是聋哑人,一个是盲人,目的相同,自身状况却不同,达到目的所需的条件也就很可能不同。如同两个学生,都想争全班第一,但由于基础和资质不同,一个必须死啃英语和作文,另一个却要狂补数学和物理了。
  因此,每当考虑一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克制由经验养成的惯性思维,力图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个成功的人,他的大脑就像一台发动机一样,会无时无刻地工作、思考。经验固然重要,很多时候它是我们前进的指南。但我们也须警惕,经验一旦使用不当,会立刻变成羁绊我们前进的绊脚石。另外,我想阿西莫夫在经过这件事后,一定也会认识到这个道理:一个人,不能因为自己比其他人多读过一些书便沾沾自喜,甚至过分的自信。世界很大,生活很复杂,还有许多我们不懂的地方,平凡人事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虚心学习的闪光点。纵使这个人的名气有多大、知识有多渊博,他也很容易在细小的事情上吃亏,必须要时刻警惕才是。
  
  学校: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导师: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