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社科文阅读题

作者:刘 启 张 鼎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社会的废墟法则
  杜篆之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认为,西方长期遭受穆斯林、日尔曼人、匈奴人、马札尔人和维金人的侵略,所以其旧秩序遭到严重的破坏,正是这种破坏把西方的旧文明变成一片废墟,所以在西方,新的文明成长就有很大的空间,而且其生长受到最小的阻力,正是因为如此,西方在近代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他的这一观点可以归纳为文明发展的“废墟法则”。
  我们把人类文明分为三个阶段。最早是古代文明,以中东的两河流域最为发达。然后是古典文明,以中国、印度和欧洲为代表。然后就是现代文明,英、美等西方国家走在最前列。回顾文明的发展,我们发现,古代时期,世界原创力的中心在中东,几千年中,此地传出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发明。而到了古典时期,中国、印度和欧洲成为世界原创力的中心,而中东却远远落在了后面。其原因恰恰是因为中东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侵略中幸存下来,而边缘地区的文明却被毁为废墟,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些地方的古典文明最早出现。
  而古典文明向中世纪文明的过渡也是如此。但这一次,所有地区的文明都幸存下来,唯有西方例外。因此,只有西方能毫无束缚地朝新的方向奋进。在中世纪,西欧发展起了新技术、新制度、新观念,正是这些最终导致了现代文明的出现。
  中世纪一向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黑暗年代,然而科学在这一时期不仅得以保持,而且有所发展。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在神学与科学间奇异的主奴关系之中发展的。
  到了近代,西欧在中世纪所诞生的这些新的东西,远远胜过欧亚其他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停滞不前的文明,正如早期农业文明必然战胜部落文化一样,西欧显示了相对于其它地区的优越性。
  在查理曼帝国遭到蛮族推翻之后,西方出现了独特的结构,帝国结构以及其古典文明无可挽回地消亡了。这一结果意义重大,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规模的消亡为早应发生的技术革命扫清了道路。一个历史学家对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了如此结论:“侵略给盛极之后停滞不前,似乎注定消亡的文化以致命的打击。这使我们联想起当今世界残酷的轰炸,它摧毁了摇摇欲坠的古老建筑。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可能重新建起更为现代化的城市。”
  在世界历史上,在欧亚核心区域的国家处于统治地位,他们曾经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然而,边远地区的游牧民族最终践踏了这些文明,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在旧文明的废墟中,能产生出一种崭新的文明,一种更能适应变化中的世界的需求的文明。
  中国文化也历经劫难,可是却在数次侵略中幸存,得以重生。尤其是在南北朝,中国一度面临畜牧业取代农业,阿尔泰诸语言取代汉语的危险。隋朝统一中国,才使得这一危险化为乌有。而正是这种稳定的帝国结构,也使得中国在近代远远落伍于西方列强。在西方,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即能获得新生,出现一个崭新的开端。这就是“废墟法则”所表现的结果。
  (选自《百科知识》)
  
  1.初读文章,谈谈“废墟法则”的含义。
  2.人类文明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试加以概括。
  3.联系全文思考,“中国在近代远远落伍于西方列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第六段中,引述了一个历史学家对罗马帝国灭亡所作的结论,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述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是为了引出话题,更具有权威性。
  B、“而古典文明向中世纪文明的过渡也是如此”,此句在文中起过渡作用。
  C、这篇文章语言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在议论中呈现着思辩的睿智和儒雅的情怀。
  D、文章结尾一句在结构上有呼应的作用,进一步点明了文章的标题,加强了读者对“废墟法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