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本期阅读题参考答案

作者:命题者




  [社科文阅读题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文学作品阅读题参考答案]
  1、红嘴鸟的故事引出了作者要阐述的“循序渐进的生命”这一话题;故事本身也生动有趣,能吸引读者。2、“我的一个考研的朋友透支生命”的故事说明了生命的过程包括“存”和“取”,从某中程度上来说,“存”比“取”还显得重要,千万不可透支生命,否则,会严重影响生命的质量;“计算机博士找工作”的故事指明了生命的迂回性特点。3、生命是一个结果,但更是一个过程。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应在平缓之中进步,如水流一样,该掉头时便掉头,该拐弯时要拐弯,只要不停地向前流动,循序渐进,历经锻炼,才可能使生命充满快乐,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4、续写的句子必须要符合文章阐述的生命的循序渐进之特点,否则不给分。答案略。5、例句:生命所热衷的并非是流星的仓促,而是恒星的持久;生命所追求的并非是交响乐的激昂,而是小夜曲的舒缓。
  
  [文言文阅读题参考答案]
  1—4题 B D C B
  第5题译文:①召引老人坐下说话,询问政事的得失。 ②区别田地为九等,按照等级征用人力和物资。③指挥使依靠那些有得力的靠山快速登高位的人而作为势力。④克勤治理政事把用德政感化人作为根本方法。
  
  [古诗词阅读题参考答案]
  1.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反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可谓是层层递进、曲达其意。 2.疑 急 好奇 兴奋 急切 热情淳朴 天真可爱 3.有着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的宁静、优美、动静结合的水乡风景画。4.用典:“银烛树前长似昼”,取利邵“夕宴银为烛”诗意,“露桃花里不知秋”,语出王昌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丹桃”,暗指宫廷,斥其沉迷酒色以至春秋不辨。“西园公子”指曹丕及其弟曹植等,“无忌”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号,合并为“无所顾忌”。“莫愁”,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双关、象征:“不知秋”,含有不知末日将临的深意。“俱是梦”既有慨叹往昔繁华,如梦如烟,又双关“醉生梦死”之意。“夕阳”象征唐末国运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5.在色彩的点评上,交错使用了明笔与暗笔。“绿锦池”、“红浴衣”,明点绿、红两色;“菱”、“浮萍”是翠绿色,夏莺的羽毛是嫩黄色,而初夏盛开的蔷薇花也多半是黄色,这是通过物体暗示绿、黄两色,构成一幅色彩艳丽的池塘夏色图。6.鸳鸯戏水 夏莺千啭、弄花 环境(池塘)的静寂。7.“掬”写泉水清澄照澈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艺术上虚实结合。它既写出了静景,又写出人的动态之美。8.B(皮诗无此意,“水殿龙舟”不是炀帝行宫。)9.D(李诗触景生情,皮诗因事兴感;李诗有“吊古伤今”之情,皮诗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