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古诗词阅读题

作者:汪小燕 童远芳




  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1-9题。
  
  落日怅望
  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说出:“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他所说的“情景互换”就是“情景分写”。请问马戴这首望乡之曲是如何运用了这种“情景分写”的手法,这种写法又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2.作者用_____和_____字,刻画出了儿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心理状态。诗人通过行动、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 __________、
  __________的农村儿童形象。
  3.这道诗纯用白描,不做作,朴素自然,诗人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水乡风景画?
  
  忆 昔
  韦 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
  4.前人评论此诗在艺术上有两点特色:一是用典使事,使诗意委婉深曲。二是借助于双关、象征等修辞手法的错综运用,传出弦外之音和味外之味。请任选其中一种艺术特点,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 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
  复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衣。
  5.这首诗之使人产生美感,原因之一在于它的设色多彩而又协调。请简要分析这首诗在色彩点染上的特点。
  6.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通过写__________、
  __________的动影,衬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7.“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汴 河
  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8.对这两首诗字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李诗首句正面写汴河春色,意思是,汴河碧波,悠悠东流,堤上绿柳成荫,望中无限春色。
  B.李诗中的“隋家宫阙”句和皮诗中的“水殿龙舟”语都说汴河之滨的炀帝行宫往日豪华已荡然无存。
  C.皮诗首句意思是,人们都说隋朝灭亡跟开凿大运河有关。这是总结陈述历来人们对开凿大运河的认识。
  D.皮诗第二句意思是,可至今南北千里,全依赖着这条河流往来。这里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
  9.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诗从描写汴水春色入手,用堤柳飞花映衬隋宫的荒凉颓败,于今昔盛衰中寄历史感慨。
  B.皮诗从议论隋亡的原因着笔,接着另创新意,指出大运河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的重要历史作用。
  C.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抒写感慨。李诗感慨寄托在隋堤柳色之中,皮诗感慨寄托在暴君与圣人的并举之中。
  D.两首诗都融景生情,因事兴感,对亡国暴君进行辛辣讽刺和深刻批判,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与历史沧桑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