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忆莲

作者:伍 珍




  小的时候,爸妈都在外地打工,而我,则被他们放在了外公家。外公家屋前有一口荷塘,面积虽不大,却年年都能见到“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初夏时分,虽然那时花还没开,但却有一塘的荷叶,虽不像茶花那样“绿叶云盖密”,在我们的眼里,却也别有一番情趣。高高低低的荷叶翠绿欲滴,像是无数个倒转的雨伞,似乎要把整个池塘掩盖得严严实实,偶尔几只小青蛙,在高而近的荷叶上,一会跳到这边,一会跳到那边,上边的荷叶也跟着轻轻摆动。那抖散的水珠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在叶面上滚来滚去,动人极了。
  过了一段时间,荷花就开了,一般有碗那么大,花是粉红的、乳白色的,偶尔也有几株紫红的,花的底部比较厚,往上渐窄,顶端是尖的,花瓣上丝丝缕缕的纹路,整齐得就像刚梳好的头发,清醇的香气,伴着徐徐微风而来,给人感觉是那种沁人心脾的凉爽!每次我和几个小朋友去荷塘,总要玩到夕阳西下,家里人叫上好几次才回去。
  花开过后的花托就是莲蓬,它的头像个漏斗,里面有许多互不相通的孔,像一间间小房间,里面住着的就是让我们垂涎三尺的嫩莲籽了,这时,在荷塘边,就满是我们这些小孩子的身影,捉鱼鳅,摘莲蓬,不知不觉就玩到了夏天的深处。
  秋天,莲蓬没了,荷叶枯了,塘里的水也差不多干了,挖藕的季节也到了。那藕,无论颜色、形状,都非常像小孩子的胳膊,白白嫩嫩的让人瞧了眼馋,拗开来看,里面有许多小洞,一节连着一节,那连着的丝就像一根根细棉线,一丝一缕,可以拉得很长、很长,给人以悠远的回味。
  现在,我虽然离开外公家了,但总是念念不忘外公家门前的荷塘,那“菡结香年十顷坡,少姑念戏采莲尺,晚来带水船头滩,笑把红裙裹莲蓬”的情景,还时常在眼前浮现。
  
  ——选自湖南桃江县桃花江镇一中《山外山》社刊;导师:刘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