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社科文阅读题

作者:王斯玉 江澜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美国的一个实验室里曾上演过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表演”,“明星表演家”不是人,而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被放大许多倍的一个毛细胞,是从一只牛蛙耳朵里取出来的,细胞的顶部有一簇明显的细细的纤毛。研究人员给这位不同寻常的“舞蹈演员”配乐,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到斯特劳斯的曲子再到披头士合唱队的音乐。
  各种音乐声此起彼伏,电子放大器将音乐声转换成一根细小的玻璃探针的震动,用来刺激这个毛细胞,模仿耳朵受到的正常声音刺激。毛细胞顶部的纤毛或者在高音调的小提琴声中轻轻颤动,或者在震耳的锣钹鼓声中向一边歪倒,或者在摇滚乐的声浪中弯腰萎缩,像一株遭遇飓风的小树。
  毛细胞上纤毛的“舞蹈表演”告诉我们,听力细胞上的纤毛在听觉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纤毛会随着声波的机械振动而颤动,机械振动产生的声波以不同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表示出不同的声音信息,听觉神经将这些信息送到大脑皮层的听力区域,大脑在瞬时之间对各种声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无论是音乐声、水龙头的滴水声,还是我们周围世界各种各样的声音。
  毛细胞所起的作用很像是一种小型天线,过去人们一直猜测这种细胞在听力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理论在医学临床诊断中已经得到了证明,许多人的听力受损都与毛细胞损伤有关。
  人类耳蜗中只有16000个毛细胞,相比之下,眼睛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达到1亿个,所以听力细胞是非常珍贵的。噪声环境对听力细胞的损害非常大,如手提电钻的重击声,车辆的尖啸声,以及重金属摇滚乐声等都对听力细胞有极大的杀伤力。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听力损伤,如长期置身于噪声环境中,疾病,遗传因素,年老(人到了65岁以后一般都会丧失40%的听力)等,听力细胞一旦受损是无法再生的。
  研究人员多年来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听力毛细胞的活动情况,他们发现听力毛细胞有着两种与众不同的特性,即极度的敏感性和极快的速度。经过数千次的实验,研究人员已得出结论,听力毛细胞极其敏感。将听力毛细胞顶端的纤毛移动一个原子的位置,细胞就会有所反应。这种极短距离的移动,只能由极低的、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引起,这种移动就好比将巴黎艾菲尔铁塔的顶端移动2.5厘米那样微不足道。
  研究人员同时还发现,听力毛细胞的反应速度极快。听力毛细胞每秒钟能够“开”“关”2万次,有些动物的听力细胞甚至更为惊人,如蝙蝠和鲸,它们每秒钟分辨各种声音的次数可达20万次。
  相比之下,眼睛中的感光细胞就要慢得多了,比如,当你在看电影时,屏幕上图像每秒钟虽然只换24次,但你的眼睛会认为它们是连续发生的,每秒钟处理2万次的听力系统与我们的视觉处理能力相比要快1000倍。
  (摘自《大自然探索》)
  1、对毛细胞的陈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毛细胞在听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医学临床诊断证明:听力受损都与毛细胞损伤有关。
  C.因噪声而受到损伤的听力细胞是无法再生的。
  D.毛细胞的反应速度是感光细胞的1000倍。
  2、对“听力细胞非常珍贵”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比之下,听力细胞的数量比较少。
  B.听力细胞一旦受损就无法再生。
  C.许多疾病和非疾病因素都容易导致听力损伤。
  D.听力毛细胞有着两种与众不同的特性。
  3、对听觉机理分析正确的是(  )
  A.声波——听觉神经——毛细胞——信息处理——大脑皮层听力区域
  B.声波——毛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力区域——信息处理
  C.声波——听觉神经——毛细胞——大脑皮层听力区域——信息处理
  D.声波——毛细胞——听觉神经——信息处理——大脑皮层听力区域。
  4、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听力细胞的特征是有纤毛。
  B.实验中的牛蛙毛细胞不能直接随着音乐而运动。
  C.感光细胞的反应速度是每秒钟24次。
  D.听力细胞的移动距离越长,说明它所受到的声音刺激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