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好成绩来自长期积累

作者:周志清 高 虹




  
  高:听说你在学习上很会总结,那你也总结几条语文学习经验吧!
  周:呵呵,过奖了。我觉得在高中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积累。积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语文基本知识的积累,像字词语法等高考要考试的内容;另外一个就是学习语文乃至学习文学最重要的方面了,就是对文字的感觉。
  高:对于第一个方面,大家普遍感到“工程浩大”,既琐碎又不容易出成果。你有什么好方法?
  周:捷径我倒是没有,我主要是在不经意间积累,但是要坚持不懈。在日常学习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或者成语等,我会认真的查阅工具书并把这些东西中觉得还掌握的不够熟练的记录在一个本子里,不时的回来复习,时间长了,以前不认识的字词成语也都认识了。其实高考考的只是平常的一些基本词汇中的不是很常用的东西,但是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肯定会遇到,所以这样三年时间的积累会把考试的内容基本包含在内。
  高:你所说的“对文字的感觉”就是语感吧!这方面的积累是急不得的吧?
  周:是啊,语感的积累是很重要而且很麻烦的。语文的学习不同于理科科目的学习,它要求你对文字必须有很好的感觉和驾驭力。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怎样理解一些重要句子或者段落等等都要求我们要对文字有很好的感觉。我做的就是大量阅读文学名著和各种杂志,学习名家的描写或者叙述的方式和他们独特的对于问题的思考方式,同时大量练笔。
  高:大量的阅读是怎么帮助你提高语文成绩的?
  周:在我的学习经历里,我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学到了名家对于文字是怎样把握的,对于不同的事情不同的角度的思考能得到怎样的效果,对于同一件事物的描写怎样才能引人入胜,对于不同的材料用什么样的问题最合适并且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在阅读中还能得到一些不同的对于世界和事物的思考,在学习时会拓宽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对一些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这些正是语文考试最重要的作文所需要的,即创新和超凡。而这些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来的,更不是你想得来就能来的。要收获就必须要付出,而付出必须要得当。我在阅读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死读,而是在思考中读,并且认真地记录作者一些优美的精彩的段落,供以后慢慢咀嚼。在阅读时,我可以与那些伟大的思想者和作家们直接对话,可以了解外面我所不能到达的世界,认识无数我所崇拜的英雄或者平常人。领略无数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政治思想。总之,阅读让我丰富了自己,让我学到了好多终身受益的东西。而且最直接的就是让我在高考中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让我能够考入我所喜欢的大学。
  高:需要长期的熏陶?
  周:对。我有一个坚持了几年的习惯,那就是每天的晨读。每天早上我都会大声的朗读我摘记的名家名段,一方面加深理解,一方面认真体会以求对自己有所熏陶。在学习别人的同时并不能一味的模仿甚至抄袭,我在阅读的同时坚持练习,即不断的写作,写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自己编写小说,写各种自己想写的东西。写东西为的是能把知道的东西加以运用,让死的东西在自己的文章中鲜活起来,并力求不断摸索出自己写作的独特的风格。就这样,在高中三年里,我就是这样不断的积累,阅读学习,练习体会,最后在2004年的高考中语文取得了132的成绩,虽然有点发挥失常,但是这样的分数已经不错。
  高:学语文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特别有意思的事?
  周:当然有啦。其实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并不是单调枯燥的。比如说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会拿一个词的读音和含义作为考题来互相提问,往往是在这样看似幼稚的游戏里既学到了东西又让我们回忆起小时候学习字词的“艰辛时光”。另外,我们在写文章的同时,会激发自己对一些事物的思考,有一次在阅读莎翁的《哈姆雷特》时,自己被那句“活着还是死亡”弄得很头疼,往往会不自觉的思考这个问题,想象主人公在当时内心那种斗争。结果一次在跟同学一起买东西时被问“要花吗”,正在“遐想”的我问了一句“活的还是死的”,所有的人先是一楞,接着就是哄堂大笑,我当时一楞,然后也笑了。后来这个成为我的笑柄,往往会被别人问到:“吃饭还是不吃?”“跑步还是不跑?”“看那里有一棵树,活的还是死的?”往往弄得自己很尴尬,不过更觉得有趣。
  
  周志清,2004年毕业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一中,高考语文132分。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