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唧唧复唧唧”当是机杼声

作者:郭雨吟




  我在参阅《木兰诗》有关阐说文本时,发现对“唧唧”解释为机杼声之外还有另两种理解。有说木兰的“叹息声”,也有说深夜的“虫鸣声”,并为这两种说法设计出似乎也讲得通的情境。甚至权威的《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中也有这样的解说。
  诚然,查阅《辞海》,“唧唧”的义项,确凿涵盖了上述三种含义。请看:“唧唧”ji:象声。(1)窃窃私语声。(2)叹息声(表赞赏或怜悯)。(3)细碎的虫鸣声、鸟雀的鸣声。(4)织布机的声音(古乐府《木兰诗》)。
  乍一看,“叹息”说,“虫鸣”说,似乎能自圆其说。但是,理解词语,万不能脱离语境,这是起码的道理。假若留心一下第一诗节的行文,揣摩前后诗句的内在关联,不难发现,“木兰当户织”与“唧唧复唧唧”是明显的因果关系,就是木兰织布,才导发机杼“唧唧”之声。下面两句,“不闻机杼声”是木兰停织停机的结果。据此理解,《木兰诗》开篇便出现这样的场景:年轻的木兰,对着门织布,机杼发出“唧唧复唧唧”的声音,人未出场声先闻,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布机声听不见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
  由此可见,所谓“叹息声”、“虫鸣声”,谬哉!
  
  作者系江苏无锡市水秀中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