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三点导读(二)

作者:童卫东




  美点赏析
  
  《新疆的歌》通过对作家最深爱的一首维吾尔民歌《黑黑的眼睛》的描写,展示了伊犁人艰苦而乐观、沉重而热烈、压抑而开放的生活,表现了维吾尔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抒发了作家对他们最深挚的爱。
  文章感情真挚浓郁,令读者心神附焉。这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主要得益于比较、对比手法的运用。作家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运用比较、对比的手法来增强抒情的艺术效果。1、用一般的新疆歌曲与伊犁民歌作比较,突出伊犁民歌“更散漫,更缠绕,更辽阔”的特点,令人如痴如醉。2、用对比手法描写盲艺人司马义尔的歌声,既像奔腾洪水般地开放,又如千曲百回地压抑。表现了歌声丰富而复杂的内涵,让读者感知到歌者深邃的内心世界。同样的,伊犁人的生活是沉重的,荒芜的,但他们的梦是浪漫的,歌声是热烈的。两相对比,揭示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性格。3、用常情常理与反常情常理构成对比。写司马义尔的歌不那么强烈,却更富有穿透的力量,表现了歌声内在的巨大感染力。写自己唱歌能力强,却至今学不会这个歌,表现了《黑黑的眼睛》的高妙、深刻和神秘。4、暗中对比。作家在探究“忧郁”的缘由时,几问几答间一一否定,暗中构成对比,揭示了歌曲谜一般的民族文化底蕴。
  
  难点指津
  
  这篇抒情散文的难点在歌声意象的把握和歌曲内涵的理解上。歌声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诉诸听觉的无形之物,但作家通过种种艺术手段把它具象化了,使之生动感人。如描写唱歌的热烈场面,歌唱者披心沥胆的神情,听众的如痴如醉,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又如,用生动恰切的比喻来描写歌声。歌声压抑的特点像是“有无数痛苦的经验为歌声的泛滥立下了屏障,立下了闸门,立下了堤坝”。再如,作家把读者由歌声引向歌者的具体人生场景。在寂寥而寒冷的深夜赶路的车夫,用歌声传达着对那个永远的长着“黑黑的眼睛”的姑娘的爱情。但是,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却不能具象化,而应该从象征意义、泛化意义上去把握。这首歌是伊犁的象征,是维吾尔民族文化和精神的浓缩。
  
  考点训练
  
  1、第3段写寒冬腊月冰雪、冰霜的环境,主要作用是什么?
  2、把“歌声又是压抑的,千曲百回,千难万险,似乎有无数痛苦的经验为歌声的泛滥立下了屏障,立下了闸门,立下了堤坝”改写成两个明喻。
  3、如何理解“她就是我的伊犁,她就是我的谜一样的忧郁”?
  
  附:参考答案
  1、反衬唱歌场面的热烈。
  2、(1)歌声像泛滥的洪水。(2)歌声的压抑、千曲百回就像泛滥的洪水遭遇到屏障、闸门、堤坝。分析:这个比喻比较隐性,从“歌声的泛滥……立下了闸门,立下了堤坝”中可知,它是将歌声比喻为洪水;再思考要求改写成两个明喻的问题,第二个比喻只能是对前面比喻的进一步理解把握,从中可得出答案。
  3、我热爱伊犁,而“黑黑的眼睛”是我心中的伊犁的象征,她内涵丰富,深情而忧郁,我对她有谜一般的依恋。分析:“她就是我的伊犁”,从“我的”、从整个句意上可看出作者对伊犁的一往情深;再分析“她”的指代意义,前三句中有四个“她”,都是指“黑黑的眼睛”这首歌,此处的“她”与前三句中的“她”所指一致,那么,将指代意义代入后,这句话变成了“这首歌就是我的伊犁”,这句话语法上讲不通,其含义是:我爱这首歌,这首歌是伊犁的象征,是伊犁文化、精神的浓缩,我之所以爱这首歌是因为我爱伊犁。再联系第12、13、14段,可得出答案的后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