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三点导读(一)

作者:游国庆




  美点赏析
  
  在民族乐器中,二胡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最为常见。二胡的旋律总是那般如泣如诉,哀婉动人。盲艺人阿炳以及他的《二泉映月》更是把二胡的艺术境界推向了一个极致。本文是众多以二胡为素材的文章中难得的佳篇。作者试图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探寻隐含在二胡这一寻常乐器中的情感基因,透视那凝结在弓弦上的中华民族的伟岸的品格。
  文章开篇对二胡声音的朴素描摹,对演奏者形象的简洁勾勒,就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也在二胡与普通百姓间架构起一道桥梁。电影中“满目疮痍的大地,背井离乡的农民,风雨飘摇的故乡”的画面与二胡的悠悠之音是如此切合;二胡“不花哨,不轻浮”的中和之声似乎就是黄土地上农民“含蓄而不事张扬,平和而不走偏激”的做人追求的体现;二胡能把“普通人”心里的朴实情愫拉得一波三折;二胡“竖立”的两根弦,简单而自尊,又和劳动人民的品性何其神似!在作者的笔下,二胡已不单是最寻常的乐器,它已成为了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凝聚着深厚的百姓情结、民族情结。历来写二胡的文章不少,但真正将二胡放在民族情感的网络中去审视,置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去思量的并不多。
  作者善于选取典型材料,从细处着墨,往深入挖掘,使二胡这一寻常事物的形象魅力和文化蕴含得到了清晰的呈现。文章语言朴拙而饱含情感,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难点指津
  
  文章以细腻朴实的笔触,写出了对二胡的浓烈感情和深刻理解。在阅读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二胡这一物象的把握,应充分结合文中抒情意味极浓的一些语句的揣摩来进一步体悟文章的厚实意蕴,诸如,“中国老百姓的那点心思,咋能一下子就被一把二胡给牵走了呢?”“唉!芸芸众生在黄土地上酝酿的感情,似乎只有二胡才能拉得动。”“二胡深知自己的使命就是用音乐向普通人叙述一个故事。一段日子的情感经历。”“在任何时候,二胡绝不躺着唱歌。”在文中,二胡不仅是叙写的对象,更是感情的寄托和劳动人民美好品质的象征。
  同时,透过作者对二胡所抒发的深厚感情,我们也要充分去感受,去品味作者深蕴于内心的对祖国、对民族、对劳动人民的真挚热爱之情。
  
  考点训练
  
  1、文中说“余音袅袅时,她又引你回头不停地张望”。为什么会使人“回头不停地张望”?
  2、作者将二胡和小提琴作比较,试说出二胡和小提琴有哪些不同。
  3、为什么说“芸芸众生在黄土地上酝酿的感情,似乎只有二胡才能拉得动”?请结合全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分项概括。
  4、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的描写既写出了“我”对二胡有着深厚的感情,也表明二胡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B、二胡总是诉说普通人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生活,表现人们心中的凄凉和忧叹,难怪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后也会生出“断肠之感”。
  C、作者引用史料,目的是为了说明二胡走向民间以后,不仅改变了以往打击乐器为主的局面,而且也表明人的情感世界的更加丰富。
  D、文中二胡与小提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小提琴“贵族气质”的厌恶之情。
  E、作者紧紧围绕一条清晰的感情主线剪裁叙事材料,使得叙事和抒情能有机地交融,行文条理明晰,结构严谨。
  
  附:参考答案
  1、二胡声容易引发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对祖国山河的依恋,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叹。
  2、二胡有平民色彩,两根弦立着演奏,长于表现普通百姓的故事和情感。小提琴有贵族气质,四根弦躺着演奏,长于表现浪漫情怀。
  3、(1)二胡是和百姓的悲苦日子连在一起的。(2)二胡的声音暗合了黄土地上农民做人的追求(不花哨,不轻浮)。(3)二胡长于表现普通百姓的故事和情感。(4)二胡和劳动人民有着同样的自尊和执着。
  4、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