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论点摘编

作者:佚名




  ●美国学校教育中的家长角色
  胡琰在(透视美国学校教育中的家长角色)一文中指出,在美国学校教育中,家长扮演着多重角色:1.家长是学校的顾客。家庭付出一定成本送子女上学,本质上是购买一种特殊商品,即学校的教育服务,因此可以认为家长就是学校的顾客。顾客角色意味着家长有选择学校的权力,甚至有不选择任何学校而自己教育孩子的权力,这些权力也受到法律的保护。2.家长是学校和教师的伙伴。家长与学校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沟通,如学校参观日、家长会、家访或约谈等。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学校提供服务活动,如在学校负责接待来访,在学校图书馆或食堂服务,提供交通工具或充当司机等。家长为了子女的教育也要不断地学习,家长也要对教师的工作提供积极的指导。3.家长是学校的主人。家长不再是学校工作的“局外人”,学校事务就是他们的事务,学校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的意志,他们成了学校的主人。美国家长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的积极角色,给我国家长角色的优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9期)
  
  ●语文知识的重新开发
  李海林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的途径:系统开发与点滴积累》一文中指出,在语文课中,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对象性知识,即关于语言、文章和文学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外在于主体的,学习这些知识,能达到认识语言、文章和文学的目的。这些知识是必要的,现在需要做的是将那些陈旧的知识从语文教学中剔除出去,从当代语言学研究、文章学研究和文学研究的新知识中选择一些比较成熟的成分引入语文教学。还有一类为主体性知识,即主体是如何接触和运用语言、文章和文学的,主体在接触和运用这些对象时心理过程是怎样的,什么样的学生对什么类型的语言现象、文章现象和文学现象会发生什么样的行为反应,这些反应意味着什么,如何利用和改造学生对语言、文章和文学这些对象的反应,等等。这一类知识现在十分缺乏,学术界已有的知识也尚未进入语文课程专家的视野,极少被引入语文教学。目前亟须学科专家与课程专家合作,开发这一类知识。
  (《小学语文》2008年第11期)
  
  ●命题作文的位点
  许景明在《命题作文的位点应该在何处》一文中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对作文教学的安排缺少一定的科学性,特别是命题作文,根本就没有给定一个明确的位点,完全依靠教师的随意安排,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现实生活中,跟人们最有直接关系的作文就是情境作文。为什么要写作?那是因为人们想把自己在现实中接触的某些事物告诉别人,用口直接告诉给别人就是说话,用笔写出来就是所谓的“作文”,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其实都是作文。因整体再述的需要给这段文字加上一个名字,就成了标题,因此是先有文章而后有标题,这是文章形成的正向过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文章形成的逆向过程,完全是从别人的需要出发设定的,比如考试的需要、竞赛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表达的内容及情感根本不是自己需要表达的。从难易角度上说,它比情境作文更难。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积淀之后才能完成的。因此,它必须放在情境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的那个位点上。
  (《语文教学通讯》200B年第11期)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坚持以语言活动为中心
  语文综合性学习虽已历经八年的实践,但无论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对其理解仍然存在较大分歧。靳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再认识》一文中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坚持以语言活动为中心的原则,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丰富”有两层含义其一,指语言活动的频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任何一种模式,自始至终都应当充满语言活动,有效的倾听、说话、阅读、写作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因素。其二,指听说读写语言活动的综合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过去的语文活动课,不能进行单方面的语言训练,不能或者以听说为主、或者以写为主、或者以阅读为主。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同样以语言智能为强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提供一个能调动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语言情境,促使学生语言智能的整体发展。
  (《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10期)
  
  ●从“语感”走向“文感”
  语感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概念,但语感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这表明语感不能单独承担语文教学的大任。蔡伟在(从“语感”走向“文感”)一文中提出“文感”概念,认为语感教学必须与文感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有效的语文教学。所谓文感,就是一个人对文本的感觉、领悟和直觉把握,是个体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通过长期的读写积累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对文本直接快速感悟与理解的心智技能。它主要是由文体感、文化感、语体感、整体感和全息感组成。文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反复的阅读和写作,需要多元文化与审美能力作基石,它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文感教学重视读写的整体性,强调学习的体验和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突出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境界的提升。文感教学重视学生读写行为的养成与经验的开发利用,力求帮助学生走出机械接受陈述性知识的泥淖,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11期)
  
  ●“套话作文”根子在阅读教学
  谈到“套话作文”,一般认为是教师急功近利的应试作文指导造成的,或是作文题目太宽泛,或是写作教学方法不对,过于注重模仿、模式、套路。潘新和在《“套话作文”根子也在阅读教学>一文中认为,套话作文根子在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不改革,套话作文是不会得到根治的。首先,以读带写的阅读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模仿型的教学模式,学习写作,从阅读的作品中模仿是必要的,任何学习都离不开模仿,但是在模仿的过程中,如果创新的要求没有跟上,学生老是处在模仿的训练中,长此以往,势必陷入套话。其次,“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的教学理念导致将阅读教学定位为理解、读懂文本。既然阅读是吸收,那就不论所读的文章如何,不加鉴别,一概吸收,而吸收进来的,又很自然地变成写作的倾吐内容,套话就由此产生。其实,阅读教学是不能止于理解、读懂的,要从文本的迷阵中突围出来,在学生的体验、感悟上多下工夫。注重个人反应、个性解读,是摆脱文本遮蔽、避免套话作文的良策。
  (《语文学习》200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