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实录

作者:彭俊姣

倒数第三段“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恐惧、空虚的感觉”。
  师:好的!下一位同学。
  生:我画的是第四段的“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我想知道的是:到底哪个地方,有什么变化?
  师:哦。我们把机会让给其他组的同学吧。你们看看,还有哪些更重要的、阐述了作者观点的、可以帮助我们探究问题的语句。
  生: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句子还有:“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师:对!这是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前面同学画的也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探究问题。除此以外,大家看看还有吗?
  生:“反过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师:噢,课文的最后一句!还有吗?
  生:第三段的最后一句,“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
  师:好的,请大家把这一句也画起来。老师在阅读课文时认为重要的句子和刚才大家所说的大致相同。
  (屏幕展示6个疑难语句)
  (1)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2)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3)人们……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
  (4)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
  (5)在这里从别的意义上讲,令人饶有兴趣的是,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
  (6)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师:以上这些句子就是我们要探究的主要内容。让我们先从维纳斯雕像的诞生开始探究吧。维纳斯像是哪一年出土的?
  生:1820年。
  师:在哪里出土的?
  生:米洛斯岛。
  师:出土时她的双臂还在吗?
  生:不在。
  (有部分学生回答“在”)
  师:到底在还是不在?
  生:应该是在的。我曾听说,当时那个农民挖出来,她是有双臂的。右臂提着她的襟摆,左臂绕过头,托着一只苹果。后来法国总督想花重金买下这尊雕像,而希腊农民又偷偷把她卖给了另外一位希腊商人,……在争夺中,维纳斯被砸断了双臂。
  师:也就是说,维纳斯失去双臂是意外的,是令人痛心的,但是清冈卓行却赋予这个令人扼腕的细节以美学含义。看看课文怎么说。
  生(齐读):“那时候,维纳斯就把她那两条玉臂巧妙地遗忘在故乡希腊的大海或是陆地的某个角落里,或者可以说是遗忘在俗世人间的某个秘密场所。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师:谁能解释最后一句?
  生:可能是说,维纳斯只有失去这两条玉臂,她的艺术魅力才能穿越更久的时代而流传到今天。
  师:你是说,她失去双臂才会有更动人心魄的魅力。这种魅力从何而来?为什么要失去双臂她才能“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这一点,解释还不够到位。那么,等我们探究完了再解释吧。现在,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来欣赏卢浮宫里这尊美丽的维纳斯雕像。(屏幕展示维纳斯雕像)课文里有一段描写了这尊雕像的美丽。
  生(齐读):“可以说。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而且,和这些部分相比较,人们会突然觉察到,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师:好,刚才读到的是清冈卓行的审美感受。现在我想听听你们的感受。你们觉得这尊雕像美吗?
  生:我觉得不美!
  师:为什么?
  生:因为她断了两条手臂,给人一种很遗憾的感觉。我看到这尊雕像时就觉得,如果两条手臂能够恢复回去的话,也许会更美。
  生:我有些同意她的意见。我也觉得,失去双臂是一种遗憾,给人一种残缺的感觉。但我也觉得,她有美的地方,比如说她身体的曲线,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我感觉她的皮肤很真实,好像能感受到血液在她的身体里面流动一样。
  师:哦,是雕塑艺术使你感觉她非常美。
  生:我也同意他们的观点。我第一次看到雕像时,也感觉不美,因为我觉得不管怎样,残缺的东西。总是让人感到遗憾。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正因为她失去了双臂,所以我在脑海里才会为她把双臂恢复到她原来摆放的那个位置。然后有无数的想象。当我为她构建双臂时,我觉得无数的想象都是美的。
  师:说得非常好!——还有谁要说?
  生:我觉得她头部以上不美!
  师:为什么?
  生:她的头发我觉得不美!
  师:哦!你不认可她的发式。
  生:不过我觉得她脖子以下很美。尽管她失去了双臂,但仍然很美。如果给她安上双臂,,就会是一种累赘。
  师:大家说得很好!从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里还是涉及“什么是美”的问题,按照传统的美学原理:“美是事物客观存在的均衡、对称、和谐等物质属性。——亚里士多德”(屏幕显示)完整是美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所以残缺不能算作美。但作者为什么说维纳斯失去双臂正是她美的所在呢?现在可以回过头去解答刚才我们找出来的那些疑难语句。理解课文要注意:一要抓住关键句子,二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之后融会贯通,整体把握。
  刚才同学们找出的第一个疑难语句里,有一个构成理解障碍的词:“某些东西”。“某些东西”指什么?第二句,“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如何理解?第三句,为什么说人们会“畏惧”胳膊重新出现在维纳斯雕像上?我们就讨论这三个句子。你可以选择其中理解最深刻的一句来解答。
  生:我想说第二句。
  师:好的。
  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也就是说她失去双臂就可以得到人们心目中的、想象中的、关于她的双臂的无数种完美的形象。也就是说,她失去双臂,反而得到了人们心目中的无数种完整的美。
  师:你是说,她给了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去想象断臂的形态。大家觉得他的解释好不好?
  生:很好!
  师:还有第一句和第三句,谁来解答?
  生:第一句中的“某些东西”在第三段中可以找到答案——“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