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用什么指导课堂教学

作者:黄国才




  用什么指导课堂教学?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有效乃至高效教学。本文以福建省光泽县官小平老师《田忌赛马》课堂教学为例,谈谈个人看法。
  
  一、用课标指导课堂教学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如果教师心中装有课程标准的话,教学就不会偏到哪里去。比如识字教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识字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主动识字的愿望、独立识字的能力、良好识字的习惯,最终实现自能识字、正确写字、规范用字。
  官老师在处理生字教学时,基本上贯彻了这一思想。比如到了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相当强的识字能力,于是老师直接板书生字,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老师教规律、点方法。如生字“讥”,学生组词“叽叽喳喳”。老师写“叽”,并说:“‘叽叽喳喳’这么多的‘口’,吵啊。”学生又组词“饥饿”,老师写“饥”。并说:“‘饥饿’与‘食物’有关,没有食物就会饥。”“讥”“叽”“饥”这组形声字的规律就被学生发现了。
  其次,课标建议教师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通俗地说就是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期待进入阅读。通过阅读来满足期待,愉悦身心。在教学中怎么运用呢?官老师做了有益的尝试。官老师是借班上课。课前也没有告诉学生学习哪篇课文,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好奇,使其满含期待上课;然后官老师别出心裁地组织学生“猜”课题,更为重要的是,老师没有为“猜”而猜,而是在猜中学习语文。他安排了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的环节:
  第一,学生读教材目录,猜课题,选择“最喜欢的课文”。其实读目录是读整本书的第一步,是重要的读书方法。
   第二,听老师讲“一鼓作气”的故事,老师说课文与这个故事有关联,要学生认真听,听完矫正前一次的猜想。
  第三。学习生字。老师把将要学习的课文生字板书出来。学生已经掌握了的一笔带过,学生还没有掌握的,点拨方法。如“惑”。学生组词“蛊惑”时,老师说:“你真了不起,知道‘蛊惑’这个词。老师想了很久才会写这个‘蛊’字。”
  第四,老师板书“田忌赛马”,提问:“你们读过这篇课文吗?”学生举手的只有几个,所以老师感叹说:“我小时候拿到新书,都会去浏览整本书,自己先把每篇课文读一遍。”老师这么说,实际是在指导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
  至此。学生第一层“期待”得到满足,紧接着老师抛出第二个问题:猜猜课文写了什么?这样把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
  
  二、用教材指导课堂教学
  
  老师教好教材,学生学好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在教好教材、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用教材教、用教材学,否则,“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不仅不可能,也没意义。
  老师“教好教材”的前提是“读好教材”,把教材读懂、读透、读化。事实上,这三个读教材的层次对应了教的三个层次,即教教材、教好教材、用好教材。官老师对《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是读懂、读透了的。比如课文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表达上,详略得当,突出表现文章主旨。二是突出思维训练。即强调孙膑观察、分析、思考的方法,强调计谋(智慧)的产生不是凭空的,而是细致观察、仔细分析、认真思考的结果。相对而言,第二点更有价值。这从官老师的课中得到了印证。
  一是提问。孙膑为什么会出此计?官老师这样设计教学:第一次怎样赛马,结果怎样?学生读书、交流。第二次怎样赛马,结果怎样?学生读书、交流。用扑克牌演示,说明理由,将学生的内部思维外化出来。这是引导学生读懂、读透。老师问:“假如齐威王的上等马是扑克牌10。中等马是扑克牌7,下等马是扑克牌4的话,田忌相应等级的马是多少?为什么?”
  学生出示9、6、3,因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老师问:“那为什么不是更小呢?”
  学生说:“如果田忌的上等马是7的话,就与齐威王的中等马一样。就不可能获胜。”
  老师问:“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朗读:“从刚才的情形看,他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接着老师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模仿田忌与齐威王比赛的情形,重点观察表情,理解“扫兴”“垂头丧气”和“得意洋洋”等词。
  二是朗读。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孙膑献计的内容,先体会人物的内心,想象人物的表情,然后用恰当的语气、表情、动作来表现。读活形象,深化理解。丰富心灵。
  
  三、用教师指导课堂教学
  
  “用教师指导课堂教学”似乎是句废话,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既有不指导的也有指导不了的。还有指导不得法、指导不到位的。
  官老师的课,充分运用老师自身的优势来指导学习。第一,官老师的风趣幽默使得课堂轻松。学生很开心,效果自然好;如果学生感到学语文不好玩。甚至很沉闷,很难受。很痛苦,怎么学好语文呢?第二,当学生表达不到位时,老师亲自表演,如“扫兴”“垂头丧气”“得意洋洋”等,官老师边讲边表演,齐威王输了“扫兴”“垂头丧气”、赢了“得意洋洋”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第三,指导朗读描写孙膑献计的内容时,既有范读,又有与学生的合作读。
  学生上语文课不仅是在读文章、读作者。同时也是在读老师。
  
  四、用学生指导课堂教学
  
  学生中潜藏着巨大的课程资源,就看老师能不能发掘、善不善于利用。比如优秀的学生帮助后进的学生,余文森教授形象地称之为“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学生辅导、帮助后‘富’起来的学生,最后达到共同‘富裕”’。
  官老师在课上就充分利用了优秀学生的资源。比如当学生默读思考谁和谁比赛、怎样比、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时,老师刚布置完就有同学举手,官老师悄悄走到他身边与之耳语。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些同学举手,官老师及时提出“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交流”,学生的资源就利用起来了。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如果老师把“优秀学生”培养成“小老师”“小助手”,那么老师就轻松了,老师的指导就更有效了。“小老师”“小助手”不仅能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还能体会到“被别人需要”的成就感,这是“孤独者”无法享受到的。
  总之,用课程标准指导课堂教学是根本、是源头,它统领教材、教师和学生;用教材指导课堂教学是核心、是凭借,没有教材谈教学是空谈;用教师指导课堂教学是本职、是关键,教师指导得法、到位,教学必然有效、高效;用学生指导课堂教学是智慧。能“盘活”课堂资源,使课堂更丰富、更生动,使前面几方面的指导增效、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