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略读课文教学四问

作者:施茂枝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小学语文教材曾将课文分为讲课、阅读和独立阅读三类。2000年以后,随着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先后颁布,多个版本教材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对于略读课文。一些一线老师弄不明白其性质和教学定位,教学时,或不分精略精雕细琢,或放任自流简单处理。凡此种种已然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下面就四种老师们经常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论述。
  
  一、略读课文是运用略读方法阅读的课文吗?
  
  根据一般的逻辑,教学略读课文理应主要运用略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但这其实是一大误解。我们来看看建国之前略读教学是怎样被界定的。叶圣陶在1943年出版的《略读指导举隅》一书中说:“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原来,略读教学不是以让学生掌握略读方法为主要目的,而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不待老师教而自能读书的能力。所以,略读教学非但不排斥精读方法,反而必须借助甚至依赖这种方法,把“从精读方面得到的种种经验”迁移于略读教学。从而无须老师详细指导而期其自得。对于这个“略”,叶老有过详尽的解释:“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略;一半系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就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做略。”可见,这个“略”与作为阅读方法之“略”根本不同,后者是“粗略”,隐含快速之意。当然。由于那时的略读教学内容以“长篇巨著”为主,受课堂时间限制。比起精读教学阅读“单篇短什”来,毫无疑问,它必须更多地运用略读的方法。但是,掌握略读方法、培养略读能力只是间接的、次要的目的而不是直接的、首要的目的。训练略读方法、培养略读能力只能是略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是首要和根本任务,因而绝不是略读教学的本质属性。那么。其本质属性为何?叶老说:“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可见,彼时略读教学的性质就是指导学生半独立阅读,其地位就是学生从课内阅读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
  现时的略读教学比起从前,内容发生了由课本外“长篇巨著”到课本内“单篇短什”的巨变,教学方法也必然大相径庭。但是,它同样是用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这一点没有变,也不应该变。某教材教师用书指出:“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这样定性和定位,笔者认为是正确的。
  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会“略读”方法的目标,但阅读教学目标众多,我们没有必要为此安排等量类型的课文,一一加以专门培养。在课程标准中精读、略读和浏览是并列的阅读方法,目前的初中教材只有精读、略读两种类型,有的小学教材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选课课文。但无论哪种教材,都没有安排“浏览课文”。虽然学会“浏览”也是阅读教学目标之一。当然,根据现行阅读教材课文的数量和阅读课时的总量,教学一篇略读课文只能安排一课时,而且略读课文往往篇幅又较长,教学中必然要较多运用略读的方法。但这不足以决定略读课文的性质,因为是否运用略读方法、训练略读能力不是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分水岭。无论教学哪种类型的课文,都必须经历由浅入深的过程,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精读课文教学一般有两个阶段:一是初读感知阶段,运用的方法主要是略读和浏览,所以“初读”往往也称为“粗读”;二是细读感悟和深入理解阶段,此阶段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展开深度走进文本的咀嚼和感悟,通常只是围绕重点进行,而寻找重点的过程,运用的也是略读或浏览。在教学总时数上,高年级精读课文教学是略读课文教学的两倍。中年级甚至更多一些,精读课文固然要运用精读的方法,而运用略读方法的绝对数,并不比略读课少。只要教法得当,不安排专门训练略读方法的课文。同样可以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有关目标。再说。现行教材的略读课文是“单篇短什”,在小学阶段,大多是没有多少文字障碍的现代白话文,学生短时间内便可获得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对文意的大致了解。人为规定略读课文只能运用略读方法阅读。排斥仔细的咀嚼和深入的感悟,只求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不关注文章的结构、语言修辞等,必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指出:“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从课内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到课外不依赖教师指导的独立阅读,中间必须架设一道桥梁,那就是教师半扶半放的半独立阅读。“如果只注意精读,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了一半。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学生遇到需要阅读的书籍文章,也许会因没有教师在旁做精读那样的详细指导,而致无所措手。”因而。赋予略读课文半独立阅读的性质,使之承担起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重任。为实现教师“不教”而学生“自能”所必需。
  
  二、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哪些要领?
  
  略读课文教学与精读课文教学最大的不同在哪里?或者说,教学略读课文应掌握哪些不同于教学精读课文的操作要领?由于略读课文的性质定位与精读课文不同,它_的教学任务、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模式必然与精读课文教学有区别。我们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以下要领。才能显示其特性:
  给予足够的独立。在精读课文教学中,常常见到这样的境界: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流水无痕;教学细节生动丰满,彼此照应,细致入微;师与生、生与生展开对话,在碰撞中闪现智慧的火光……这固然是好课,但不是好的略读课。因为有悖于略读课文教学的性质,没有体现学生应有的独立性。略读课文教学,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读书和思考练习的时空,所有的教学活动,应力求是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当然,这里的独立,指的是在教师适度指导下的独立,而不是完全的自读、自练、自我思考。教师的指导。包括说明学习任务、提示学习方法、组织交流评价等,不宜频繁进行师生交互性的活动。略读课文教学是课内走向课外的桥梁,课外阅读以独立阅读为主,故略读课文教学不宜经常、大量运用合作学习。
  安排“合体”的任务。安排学习任务其实就是打造教学内容。无论是精读课文教学还是略读课文教学,都要依据单元主题、课文特点以及训练要求等对课文内容进行取舍、重组,以形成合适的教学内容。略读课文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教学时间相匹配,确保教学任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次,教学任务必须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