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辨异:想象与文学的想象

作者:叶黎明




  在写作教学方面,语文新课标与以往大纲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对想象力和个性的强调。如小学阶段要求“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初中阶段要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高中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虚构和想象是文学审美地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因此,新课标对想象表达的重视,是对写作的“文学性”的重视。这是个很重要的变化:在实用功利的价值体系中,非实用的人文价值被肯定、张扬。这对文学写作训练能起到鼓励与导向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中小学课堂上,想象作文教学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教学内容主要依赖于教师的个人开发。那么,教师究竟应在想象作文训练中教什么,教得对不对,我认为需要从学理的角度进行审议。
  
  一、是培养想象力还是培养想象的表达能力
  
  1 想象作文课以培养一般的想象能力为目标是否适宜
  许多想象作文课都把培养想象能力作为唯一或者主要的训练目标。下面是一想象作文课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表述:
  训练想象能力:心理学认为,想象是人脑把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能力是人不可缺少的智力,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近年高考作文多次在这方面设题,因而我们应注重想象能力的培养。
  这个目标的表述很有代表性,它反映了当前很多教师在想象作文教学目标上的定位。该教师在提出“训练想象能力”的目标后,用一段话解释自己确定目标的依据:第一是心理学依据,第二是考试需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用心理学的定义来解释想象,实际上已经反映了该教师对作文教学所培养的想象力的理解,即他所训练的想象能力是指一般的想象能力,属于心理学所指的“能力”“智力”范畴。
  在我看来,把属于能力范畴的想象力的培养作为想象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不妥当的。因为作为能力范畴的想象力,对于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具有重要价值。想象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中能力培养的目标之一,它不仅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也是其他各门学科的共同任务。换言之,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想象力的培养属于一般任务,把一般任务作为写作教学的“专务”,显然忽视了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想象作文教学的特殊性。
  2 一般的想象力和特殊的想象力
  把一般的想象力的培养作为想象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这样的目标定位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教材知识的影响。检视语文教材中有关想象作文的知识可以发现,现有教材所提供的关于想象的知识,基本上属于一般性知识。
  如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关于“想象和联想的表达功能”的知识有如下几点:
  关于想象——
  定义: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功能:第一,利用事物问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第二,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对未来进行想象。第三,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
  关于联想——
  定义:联想是我们平日常有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例如从这件事想到那件事,从这个人想到那个人。
  功能:拓宽思路,弘扬题旨;丰富和加深文章的内容。
  联想的方式:同向联想、反向联想。
  我们再来看基础心理学对想象的界定:
  定义: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高级、复杂的认识活动。
  功能:1想象具有预见作用;2想象具有补充作用;3想象具有替代作用;4想象具有创造作用。
  将语文教材中有关想象和联想的知识与基础心理学论著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对照,就会发现,语文教材中关于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基本上是对基础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引用。比如关于联想方式的说明,借用了普通心理学中联想三定律(接近性、相似性和对比性)的知识。
  诚然,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想象能力,和其他学科教学中所需要的想象能力有共通之处,因此关于想象的一般知识的教学,也是想象作文教学的应有之义。但是,仅仅传授关于想象的一般性知识,对于想象作文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一般性知识不能满足想象作文教学的需要,想象作文教学需要关于想象的特殊知识,这些特殊知识的来源,不应该是普通的、基础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而应该是文学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尤其是文学创作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这就带出了想象作文的归属问题。写作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学写作,一类是实用写作。童话、神话、小说、故事、传奇、诗歌等都属于文学写作,它们也是想象作文的主要类型。因此,就体裁而言,想象作文应该划归文学写作的范畴;就写作目的与意义而言,想象作文也应是文学性的写作,因为想象作文是写儿童的梦幻生活,是儿童对明天美好世界的一种追求,是对现实生活中缺憾的善意的补充和解说,而实用写作往往是应交际之用、应公务之用、应科学研究之用而写,与想象作文的旨趣大相径庭。
  明确了想象作文的归属,也就意味着教师应该在文学写作的范畴内教想象作文,它所培养的想象力不应该是一般的想象力,而是特殊的想象力,即文学的想象力。这意味着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应对想象的作品进行审美的价值判断和评价,而不能只进行想象力甚至智力的价值判断和评价。简单地说,对想象作文中想象优劣的评判,不应以“聪明不聪明”为准则,而应以“美不美”为标准。
  那么,什么是想象作文需要教的知识呢?下面就对想象作文的教学知识提出一些构想。
  
  二、想象作文教学知识的辨正
  
  在想象作文中,想象既是手段,也是内容。想象作文需要运用一般的想象知识和特殊的想象知识。
  一般的想象知识即语文教材中通常套用的心理学界对想象力的说明,它在想象作文教学中应属次要内容。
  想象作文同其他文学写作一样,需要运用特殊的想象力,那就是文学的或者说是审美的想象,这种想象力的特殊知识则是想象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想象作文不是仅仅为了展示作者的想象力,更深一点,是要通过想象展示作者的内心世界。很多教师认为想象要奇特、大胆、合理、有意义,认为想象作文的生命是创新,这些可能都没有说到想象作文的要点上。
  想象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的、实用的想象,另一类是文学的、审美的想象。想象作文所运用的想象主要是后者,它与科学的、实用的想象有相近之处,但是更多的则是相异之处,文学想象的特殊性表现在:
  1 文学想象表现的是内心世界的“真”,科学想象表现的是客观世界的“真”。
  在想象作文中,追求想象的奇特,并不是要刻意地、挖空心思地想别人所未曾想。文学想象的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