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轰趴”正流行

作者:汤晓玲




  近年来,在网络和一些时尚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新词——“轰趴”。初见这个词,或许你会感到疑惑。究竟什么是“轰趴”呢?实际上“轰趴”就是英语“home party”的音译,指一场私人举办的家庭聚会。本来普通的家庭聚会,被套上新的译名,突然间变得时尚流行起来。如(以下例句,未标明出处的均来自百度搜索):
  (1)五一七天乐,京城黄金周盛行“轰趴”风。(中国新闻网2007年4月26日)
  (2)周末,带着孩子去轰趴。(《北京青年报》2006年3月27日)
  (3)轰趴能让我和朋友交流最近一段时间的生活、感情。(《音像世界》2007年5月)
  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人们多容易从词语的字面意思产生联想。从“轰趴”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一场“home party”过后,留下的基本上是被“轰炸”的场面,狼藉不堪,可以想到欢闹过后,想找个地儿趴着歇会儿的心情。简单的两个字,非常贴切,声情并茂,足以看出汉字传情达意的精妙。
  根据聚会形式和主题的不同。大量以“轰趴”为核心的固定短语也就“出炉”’了,如“头巾轰趴”“童年轰趴”“复古轰趴”“制服轰趴”“宠物轰趴”“美食轰趴”“假面轰趴”“生日轰趴”“婚礼轰趴”。
  另外,“轰趴”刚开始用为本义时,一般是做名词,后来它除了做名词外还出现了做动词的用法。如:
  (4)五一,你“轰趴”了吗?(《北京娱乐信报》2005年5月9日)
  (5)想旅游观光就出门,想舒服自然就“轰趴”。(京报网2006年8月12日)
  伴随“轰趴”这一新兴娱乐方式的盛行,与它相关的一些词也火热起来,像“趴主”“趴友”和以“趴”为中心的各种短语。如:
  (6)趴主须是“有产者”,能够提供轰趴的场地。
  (7)如果忙不过来,趴主可以只当一个牵头人,寻找趴友前来帮,忙。
  (8)K歌、泡吧、看电影,这些娱乐方式在“轰趴”一族眼里早已经成为过去式。陌生趴、制服趴、哈利·波特趴……这些前人敢想不敢玩的派对方式,被他们一一演绎。
  以上这些新奇的说法,简单、诙谐、形象,很符合当前人们语言运用上求新求异的心理。
  “轰趴”一词的出现与流行,折射出当前人们消遣娱乐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消遣娱乐方式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他们从内心深处更希望把休闲娱乐带回家庭,和朋友家人一起享受聚会的乐趣。时代的变迁、观念的革新、媒体的助澜、巧妙的译音让这个新词想不火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