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文本阅读助读资料筛选的有效策略

作者:雷林宙




  编者按:身处网络资讯充斥时代的我们,如何从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文字中寻找有助于指导学生解读文章的助读资料,成为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的难题。以前我们为没有资料发愁,现在是为资料泛滥发愁。湖南省资兴市教研室雷林宙老师的《文本阅读助读资料筛选的有效策略》一文,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读后不妨一试。福建宁德陈成龙老师和安徽舒城县冯菊荣老师的教学设计也从实践层面为我们提供了根据所教文本特征及作者所处时代,选择助读资料的范例。
  
  一、由“端木”引出的话题
  
  近日听课,课文是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文章表达的是东北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和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之情,感情充沛,激情澎湃,读后令人热血沸腾。执教者精神饱满,朗读声情并茂,情境创设自然,还收集了许多“九一八”的资料来辅助教学。但学生似乎并不动情,这节课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课后才知道,原来学生对作家的名字产生了怀疑。课文注释说这是一个东北作家,但学生却觉得这是一个日本人的名字,于是产生了疑问:他怎么会有一个日本式的名字?他去过日本或是依据日本人的习惯改成了日本人的名字吗?既然都已经取了日本人的名字,又何必假惺惺地说爱国呢?这些疑问碍于上公开课不好问,憋在心里,此后也就失去了听课的兴趣……
  以上是浙江宁波赵霞老师在她的《由“端木”所想到的》一文中介绍的她听过的一节问题课,本意是为了阐述课文作者介绍与写作背景介绍在《土地的誓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文中所举事例发人深省。同时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在必要的时候,引用必要的资料的必要性。
  
  二、资料筛选的必要性
  
  助读资料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样,都是文本阅读的辅助手段,我们不仅要重视他们的作用,还要认真研究怎么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因为教材中的作品是丰富多彩的,它们来自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隶属于不同的题材和体裁。很多时候,必须借助助读资料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从作品产生年代来讲,作品都会有时代的烙印,都会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图投射在其中。因为他们有他们的现实世界,有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有他们所特有的属于那个时代的实际的或假想的读者群。我们今天组织学生阅读这些文本是要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从他们的知识结构、精神世界和生活经验出发,感受和理解这些文本,进入作者的知识视野。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对接,扩大自己思想视野和情感感受的范围和深度,完成文本意义的重建。
  从作品的题材和体裁方面来讲。同一题材的内容,可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同样,不同题材的内容,也可以用同一体裁来表现。阅读教学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作品的表达形式,从而进一步丰富他们的表达手段,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
  要达到以上阅读目的。就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料和教学媒体,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借助一定的资料。在穿插、铺垫和拓展中引领学生分析比较。从而帮助学生完成文本阅读,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否则,就可能使学生的阅读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影响阅读效果。
  
  三、资料筛选的意义
  
  1、对学生的文本阅读具有一定的调控、导向以及推进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尊重文本,尊重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见解,避免解读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2、有利于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在教学《开国大典》(节选)之前,先播放一段《东方红》,能很好地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3、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就文本读文本的封闭式转为借助资料读文本的开放式。由封闭式阅读的感性转向开放式阅读的理性,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和情感视野,使他们在不断积累知识、积累体验、丰富情感的同时,学会学习。
  4、筛选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师生精心阅读和搜集整理的过程。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品质。
  
  四、资料筛选时存在的不足
  
  于漪老师说:“任何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有其积极作用,但也都有其局限性,不顾时间、条件,不顾文本的个性特征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实际水平,生搬硬套,没有不事与愿违的。”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在阅读教学中,资料的筛选和引用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筛选资料应以有助于文本阅读为目的,以有助于联系课情与学情的实际构建教学为宗旨。但是一些老师由于对“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个观念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不理解它始终是一种辅助资料,只能以穿插、铺垫和拓展延伸等形式出现。因此我们发现,牵强附会、简单生硬的拓展延伸,偏离主题或与主题关系不大的衬托铺垫。不管是否需要的名言警句的堆砌。音乐、歌曲等的随意引用等现象时有发生,内容杂乱无章,程序紊乱。结构臃肿的阅读课比比皆是。这是为引用资料而引用资料。
  2、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筛选资料不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所选资料不能针对学生的“兴奋点”“共振点”“触发点”和“困惑点”。所选资料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和启发作用,不利于快速达成教学目标,严重的还会干扰教学目标的达成。
  3、筛选资料没能联系文本实际,不能揭示文本内部矛盾,不能化解文本的重难点,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4、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是一篇文章的两个方面,它们互为表里,互相依存,木可剥离。所以在筛选资料的时候。既要涉及文本内容,又要涉及文本形式。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教师筛选资料时只考虑文本内容不考虑文本形式,偏重于文本内容的理解而忽视文本形式的强化。背离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妨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5、没有度与量的权衡。不考虑适量、适度原则,不是尽量做到少而精,选择的资料不仅不能优化教学,有时还会冲淡对文本的解读,使教学重点发生偏离。
  6、在必须引用资料的时候不引用资料,只是就文本读文本,没有铺垫与衬托,没有穿插与引领,没有拓展与延伸。
  
  五、资料筛选应遵循的原则
  
  1、启发式原则。从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讲,筛选资料的时候,要立足教材,明确课堂要解决的问题,明确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在阅读理解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少、简、易。“少”能加深印象。增进学生的记忆;“简”能增进学生的积累和感悟,帮助学生实践;“易”能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并促进创新。最后要做到对知识的掌握能够循序渐进,举一反三。
  2、因势利导原则。从学生发展的层面上讲,筛选资料的时候,要对语文课程、语文教材形成正确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