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温故知新

作者:饶杰腾




  1936年9月,夏丐尊应教育部之邀作了题为“学习国文的着眼点”的讲演,“主张学习国文该着眼在文字的形式方面”。
  这一主张,可以从此前夏丐尊的《关于国文的学习》(1930年1月)、《国文科课外应读些什么》(1932年11月)、《国文科的学力检验》(1934年6月)等文章中得到阐释。
  从语文教学实践考察,夏氏的主张行得通吗?
  国文为中学科目中最重要的一科,也是最笼统的一科。因为文字原是一切学问的工具,而一国的文字又有关于一国的全文化,所以重要,因为内容包含太广泛,差不多包括文化及生活的全体,教学上苦于无一定的法则可以遵循。所以笼统一篇《项羽本纪》当做历史来读,问题比较简单,只要记到历史上楚汉战争的经过情形就够了,如果当做国文来读,事情就非常复杂,史实不消说须知道,史实以外还有难字,难句,叙事的繁与简,人物描写的方法,句法,章法,以及其他现出在文中的一切文章上的规矩法则,都须教到学到才行。这些工作,往往一项之中又兼含其他各项,倘若要一一教学用遍,究不可能,教者无法系统的教,只好任学生自己领悟,学者也无法系统的学,只好待他日自己触发。结果一篇《项羽本纪》对于一般学生只尽了普通历史教材的责任,无法完全其在国文课上的任务。国文与历史的关系如此,对于其他各科亦然,国文科原是本身并无内容,以一切的内容为内容的,所以教学上常不免有笼统的毛病,不若其他各科的有一定的步骤可分。
  我主张学习国文该着眼在文字的形式方面。
  国文科的学习工作,不在从内容上去深究探讨,倒在从文字的形式上去获得理解和发表的能力。凡是文字,都是作者的表现。……我们学习国文,所当注意的并不是事情、道理、东西或情感的本身,应该是各种表现方式和法则。
  我认为:中学校的国文科的内容……乃是整个的对于本国文字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养。课本和讲义等等只是达教养目的教材,并非就是国文科的正体。
  中学生应具的国文程度:他能从文字上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用文字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不至于十分理解错,发表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