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图文转换与议论类题的归类与细分

作者:唐海波




  2007年高考语言运用题虽然没有出现很有创意的新题,但有些传统题被赋予了新的形式,显示出新的生命力。18套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语句排序、图文转换、从辩论说理的角度写句子等题型,很多题从表面看毫不相干,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有的题好像属于同一考点,但细分下来,又各有侧重。本文从这两方面对2007年两种语言运用题作一个初探。
  
  一、千姿百态的图文转换题
  
  2007年共有5套试卷考了图文转换题,可分为4种类型:
  1 表述方式转换型
  图表前的题干对图表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将图表的构成甚至含义都明确指出来,要求结合图表的含义。写对联、广告语、宣传语等。这种题图表只起辅助作用。只是对题干中的信息进行生动的呈现,做题时不需要反映图表的内涵,只需将题干中的说明看懂,转换成符合要求的答案即可。
  如湖北卷第20小题:右图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徽。该图案以编钟为主体,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体现了举办地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方的波浪既是象征湖北云梦水泽地域特色的传统云水纹饰。又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形似一个横着的阿拉伯数字“8”。中闻的圆形图案是中国艺术节节徽,是每一届艺术节设计节徽时必须采用的。请结合节徽图案的含义。为“八艺节”主会场拟一副对联。平仄不作要求,不超过30字。
  题干指出节徽图由三部分构成:显示主办方特色的编钟。象征湖北云梦水泽地域特点的云水纹饰,每一届艺术节设计节徽时必须采用的艺术节节徽。我们可以从编钟写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写音乐的纽带作用,写知音欢聚的快乐,也可从云水纹饰写祥云的象征意义,写万水千山、五湖四海的友情。
  答案示例:祥云朵朵 楚韵荆风迎宾客:编钟声声高山流水觅知音。
  2 主题确定型
  图文转换题最棘手的是有些图形过于含蓄隐晦,不明白其用意、主旨,因而无从下笔:而点明主题的图形就十分容易了,做题时图形的作用不大。只要围绕题干指出的主题写出符合要求的阐释或说明的句子即可。
  如全国卷Ⅱ第20小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图案,寓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之意。请以“祥云与奥运”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方法写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题干指出2008年奥运火炬上的祥云图案,寓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之意。只要用比喻句或拟人句阐述这一主题就行了。“渊源共生”是指200g年奥运会将会把历年奥运会的优秀传统、共同精神发扬光大,也会让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传承下去:“和谐共融”是指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可以和谐地参加2008年奥运会,共享体育带给人们的欢愉。
  答案示例:北京的祥云好像一根根多情的红彩带,将世界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们邀请到古老神奇而又现代气味十足的中国大地,展示自己的力量与技巧、风格与精神。
  3 看图说话型
  图画是思考的起点和归宿。答案全在图画中。只有仔细观察,准确捕捉,多方联想,才能弄清图画的主旨,将图中的信息转换成文字。图在做题时起主要作用,一切都围绕图展开,因此要弄清图中有哪些要素,主要、次要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创作,反映或讽刺了现实中的什么问题。主要方法有:借助图画的标题:懂得图画主要使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来表现主题:联系现实中某种对应的现象。一般的题型有:说明图画的内容:用记叙、描写的方法虚构出与图画有关的一个片段、故事;指出图画的寓意。
  如四川卷第18小题就是根据要求为漫画《大扫除》写一段文字。
  4 描述再现图形内容
  有的图形是粗线条构成的标志。要求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形的内容。让平面的图形变得立体化、更丰富、更具体可感。相对有所寄托的漫画,图形通常是行业标志或专门领域中的特定标志。意思简单明确,这种题更能考查想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表述时尽可能多些细节描写,多些动作、心理等描写,将局部做一些有意的放大。
  如广东卷第22小题:下面是2008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志图形。请你选取一个,围绕图形内容,紧扣动态特征,展开联想,写一段话。要求语言通顺,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含标点符号)。
  
  
  二、各有侧重的议论说理题
  
  2007年高考非常重视议论说理的考查。命题方式多种多样,而且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
  1 根据提供的材料指出包含的观点
  如安徽卷第19小题:某电视台邀请几位专家就一些产业部门的垄断问题进行讨论。请根据专家的回答推断并概括主持人的提问语(不超过15个字)。
  
  专家A:光引导消费者是不够的,只有以法律为武器,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反垄断的目的。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快反垄断法律法规的制定。
  专家B:前一段时间,我在美国住了一年,对他们的反垄断法有了更多了解,反垄断法对维护美国市场经济秩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欧盟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借鉴他们的经验。
  这道题运用了反向思维法,从回答推导问题。方法是找出专家A与专家B提到的共同话题、相同概念、两个人说法的角度及关系。专家A指出用法律来反垄断,专家B用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指出国外反垄断法阿作用。主持人提的问题就足“怎样制止垄断”或“为什么要制定反垄断法”。
  2 反驳对方论证
  反驳对方论证包括举例反驳对方论点、指出对方错误的言论。可采用针锋相对的驳斥法,揭示对方论点的荒谬错误,也可采用反证法、喻证法、对比法。指出对方在论据、逻辑推理、结论方面的错误。
  如四川卷第20小题: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这是一道口语交际题,在高考中尚属首次,回答时要注意:(1)要反驳对方的观点“有痰不吐更不卫生”,这种言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个人的卫生。忽视公共卫生:(2)对方认为不用排队的理由是他是在学习雷锋的挤劲,这就要反驳对方论据的错误:将雷锋对学习的挤劲混为排队的挤劲。
  答案示例:(1)是的,有痰不吐不卫生,但那只是你个人的卫生,你不能为了个人卫生而影响公共卫生!痰,当然应该吐,但不要吐在影响公共卫生的地方!(2)人家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请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己!
  3 阐述自己的理由
  论证就是讲道理,以理服人,理由要合情合理,可从正面阐述这样做的原因、作用,也可从反面指出这样做的危害、影响。
  如浙江卷第23小题是提供一份虚拟的稿件处理单,让考生在终审意见栏写上不予发表的理由。
  4 写人物评论
  2006年北京考了新闻评论,今年安徽卷第加小题则是写人物评论。题干提供了4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进行了介绍。要评论陶先生,可以写他对平民教育的贡献、对教育方法的革新,写他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言和教育思想,指出他的可贵、感人之处及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评论要针对人物的言行、事迹、成就,或赞扬或批评,指出其优点、价值、意义,也可指出其不足、缺陷。要抓住要害,评在点上,不可长篇大论、泛泛而谈。
  2007年高考语言运用题对传统题的改编与创新告诉我们,在关注新题的同时,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将传统题目练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