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各取所长,相得益彰

作者:陶 云




  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表情达意的最有力工具。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目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中广泛使用。而板书教学却日渐式微。为了能博采两者之长,规避两者之短。笔者近年来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用多媒体解读文本,丰富视野:用板书体味文字,把握主题。多媒体的优点之一是信息载量大,非常适合介绍教学辅助材料。它能起到扩大学生视野的功效。在多媒体教学中穿插板书,可以适时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多媒体中拉回来,让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文字中,帮助学生揣摩文字的优美,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主题。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的过程中,我将这篇小说的文体知识、作家作品、背景介绍、孔乙己的视频文件做成多媒体课件。这样教学,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连平时爱做小动作的同学也全神贯注起来;然后我及时停下播放多媒体课件,在黑板上板书:
  
  进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学生根据孔乙己断腿前后在外貌、动作、语言上的变化把握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以及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和历史原因。
  在《看云识天气》一文的教学中,我先用多媒体播放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图片,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在黑板上画一个表格,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重要信息:
  
  2 用多媒体构筑情境,激发情趣;用板书启迪思维。归纳要点。多媒体的优点之二是形式多样,活泼有趣。因此,可以用多媒体把抽象的事物变成直观、生动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这样图文并茂,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而板书教学可以动态地启迪学生思维,灵活方便地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把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归纳出来。例如讲解《变色龙》一课,我用多媒体展示了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的六次变化态度的画面。学生们被这六幅画面逗得忍俊不禁,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此时我板书了以下文字:
  线索:小狗的主人是谁?
   变化原因:
  人物形象:让学生根据课文讨论归纳。学生们讨论积极。七嘴八舌地描述自己眼里的警官形象。学生每说—个,我就在黑板上做一个记录,比如:见风使舵、卑劣无耻、狡诈多变、趋炎附势。这样,学生沿着课文的主线,思维跟着情节跌宕,读出了小说的言外之意,也悟到了小说的技法之妙。
  在讲授《谈骨气》一课时,我展示图片事例后。提问:“为什么选用这三个事例?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否调整?”然后让学生讨论,随即板书:
  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富贵不能淫
  不食嗟来之食——贫贱不能移
  闻一多宁死不屈——威武不能屈这样学生很快就把握了课文的论证过程。三个事例分别用来论证孟子的三句话,思路清晰,论证过程严密。
  3 用多媒体渲染情境,激发兴趣;用板书化繁为简,提纲挈领。多媒体的优点之三是突破文字约束,带来视听享受。因此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去渲染文字意境,激发学生对难懂法读课文的兴趣。而板书可以有效地化繁为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例如在《三峡》一课的教学中,我先采用多媒体播放风光片、介绍背景、朗读课文,学生沉浸在美丽的三峡风光中,同时也为郦道元的优美文字所折服。在对课文进行串讲以后,我板书以下内容让学生探讨三峡的景物特点:
  三峡群山→连绵险峻
  夏季江水→凶猛迅疾
  春冬景色→清荣峻茂
  秋季景色→凄清悲凉这样,简简单单就把《三峡》全文对景物描写的特点给梳理了出来,学生们再回头去品味课文,思路就清晰了很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速度也快了很多。
  又如在讲解《松鼠》一文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的告白”来渲染情境,激发兴趣,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出松鼠的特点:
  漂亮\
  驯良→讨人喜欢
  乖巧/
  4 用多媒体化解疑难,直观形象;用板书深化主旨,画龙点睛。多媒体的好处之四是可以将知识整合。能将文字描述的抽象化的事物通过其他媒体的形式直观化,起到帮助理解的功效。而板书教学可以言简意赅地提取课文主旨,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例如在《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的教学中,我播放了鸣沙山的音频、视频文件,使用了一些海市蜃楼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奇怪现象”,解决学生直接经验不足的问题。紧接着,板书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让学生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并自然地概括出说明的顺序:
  
  在讲授《变色龙》一课时,临近结束,兴之所致,顺手在黑板上写了如下对联:
  骂疯狗、赞名狗、五次变色,只因狗仗人势
  翻手云、覆手雨、一朝断案,却为献媚邀功不算十分工整的一副对联,把小说的中心思想给概括出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快结束时。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课后。许多同学仍然对这篇课文兴致不减,并通过周记的方式谈他们的感想。
  5 用多媒体展示作业、归纳知识:用板书提取精髓,体会感情。如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我先布置预习,让学生阅读课文,选择印象最深的景物描写片段,画出一幅图片,然后为画图作业配上原文语句。我用多媒体把其中一些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讨论,学生对文章描绘的水、石、鱼等几个画面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进一步熟悉了原文内容。另外实词和虚词的解释、文言句式及翻译,也都使用了多媒体来归纳梳理,这样能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把握,不但容易记,而且记得牢。同时我又设计了下面的板书,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感情,通过问号连接的形式出示单纯的讨论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深化了对主题的探讨:
  景清——水、石、树、鱼、源流
  寓情于景 情凄——悲凉、凄怆
  心乐之——?——悄怆幽邃
  同样,在朱自清散文《春》的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展示学生预习中找到的有关春的诗歌和散文:然后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春的美和人们对春的热爱;最后让学生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最后形成的板书是:
  春
  盼春——画春——赞春
  另外,多媒体教学时间与板书教学时间的分配、二者的切换、师生情绪的变换等都是教师需要细心琢磨的问题。总之,多媒体与板书的结合,很大程度上是一项艺术性工作,需要教师根据课堂的变化临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