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说“跳票”

作者:王 洁




  关注IT产品报道的消费者会注意到“跳票”一词的日趋活跃,请看以下几例:
  (1)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魔兽世界:燃烧的远征》预产期在明年,而且具体什么时候,还得看暴雪会不会跳票。(《电脑报》2006年5月1日)
  (2)不过R600显卡的跳票仍让人遗憾,好在官方资料的出现安抚了人们的情绪,性能上高于竞争对手,也让跳票变得更有意义。(《电脑报》2007年3月26日)
  这里的“跳票”均指新产品未按市场宣传的原定时间上市,从而延期发售。如暴雪公司是游戏软件“魔兽世界”的开发制造商,例(1)中的“暴雪会不会跳票”意为暴雪公司会不会延期发布其计划上市的新软件《燃烧的远征》。“跳票”的这一用法现在多集中于电脑的硬件、软件和手机、MP3、数码相机等数码电子产品。
  某种款型的新品如果被延期发售,就会受“跳票”修饰成为“跳票产品”,如:
  (3)望穿秋水:2005年九大跳票MP3大点评(新浪网2005年12月26日)
  “跳票”最初是台湾地区使用的金融术语,后逐渐为大陆所熟悉。它仿译自英语的“bounced cheque”,“bounced”指“被银行退回”,“cheque”为支票,因此,“跳票”本为“动素+名素”结构的偏正型名词。但汉语的“动素+名素”组合很容易被看做动词性的述宾结构,如“跳槽”“退票”,于是“跳票”被“重新分析”为述宾型动词,从名词义引申出开空白支票或支票无法兑现的动词义,如:
  (4)日前,亚洲金融风暴的余火,点燃了长期以来一直引而未发的台湾企业信用过度扩张的导火索,企业跳票、违约交割事件不断发生。(《中国青年报》1998年11月26日)
  (5)一旦开出的支票跳票(即账上没那么多钱),银行会通知你立即补齐,并扣32美元作为罚款。(《环球时报》2000年11月24日)
  “开空头支票”是“不兑现承诺”的形象说法,因此“跳票”常用来比喻不兑现承诺的做法或承诺不被兑现的状态,如:
  (6)记性比较好的人指出,陈水扁曾经在一年前竞选时承诺,任内不加税,如今自食其言,再度跳票。(《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6月7日)
  (7)张汉明说,阿扁执政6年来,非但承诺跳票,还传出弊案连连,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海峡都市报》2006年7月31日)
  “跳票”的“延期发售”义位也是由它在金融领域的动词义发展出来的。“跳票”在IT领域的广泛使用并非偶然:IT行业的发展速度可谓一日千里,产品的更新换代令人目不暇接,同时由于某些客观因素,或为了炒作,许多新款产品被大力宣传而发售时间却屡屡推迟,这一类常见现象用词汇化方式表达显然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IT领域中词语的新用法又会通过网络迅速传播。目前,“跳票”的客体搭配义域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如:
  (8)《2006年广州车展六大跳票车型》(新浪网2006年7月26日)
  (9)长篇小说《光荣日》(暂定名)因写作未完成屡次跳票。(百度百科: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