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研制与思考:2006年汉语新词语

作者:王铭宇




  2007年8月16日上午,国家语委在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即《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2006》,以下简称《绿皮书》),其中以选目形式公布的171条2006年度新词语,引起了媒体、读者和专家的广泛关注,仅发布会当日新浪网网民的相关留言就逾500条,迄今为止已有几十家媒体就新词语问题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我们作为新词语研制任务的承担者,借《语文建设》珍贵的版面,就这171个新词语的具体研制过程等问题作一介绍。
  这171条新词语是国家语言文字应用科研项目——“新词语编年本”的阶段性成果。该项目于2006年5月由国家语委批准立项,南开大学词汇学与词典学研究中心承担研制任务,负责人为周荐教授。课题组成员包括资深教授、青年教师、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高级访问学者共近20人。作为主要语料来源的纸质媒体包括《新京报》《北京晚报》《中国体育报》《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羊城晚报》《每日新报》《球迷报》《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作家文摘》《老年时报》《中国商报》《法制日报》《深圳晚报》《人民日报》《大河报》《新民晚报》《瑞丽》《市场报》《半月谈》《扬子晚报》《华西都市报》等三十多种报刊,网络媒体包括人民网、新华网、网易、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在材料上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文本。因立项已是2006年5月,课题组便从2006年起始的语料来源入手,开始新词语的搜索工作。
  课题组成员每天需花费大量时间仔细阅读各种报刊,将有新词语语感的词语记录下来,借助百度、谷歌、爱问等搜索引擎追溯该词语出现的最早时间,确定其年度新词语的身份。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产生的新词语方可作为候选词条备用。候选词条成为词条的材料条件则是有至少三条例证(不能是反复转载的用例),如例证不足三条,则该词条暂置待追踪的一类中,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补充例证,到年度项目研制末尾仍然不能补充到三条的话,则不予收入(但这类新词语将被放在一个更大的时间框架内继续监测)。课题组每周召开碰头会,全体成员借助投影设备对汇总的词条逐一进行反复斟酌、讨论,直至得出较为完善的定义和例证。在新词语研制过程中,国家语委、商务印书馆的多位专家莅临指导,对课题组的工作给予了理论的指导和实际的支持。截止到2007年7月,在共14个月的时间里,课题组共搜获有新词语语感的词语千余条,经审定,基本确定出2006年度新词新语新义300余条,2006年之前三年出现的新词新语新义300余条。之后,通过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动态语料库的比对验证,再经多位词汇学和词典编纂专家审定,300余条2006年新词语中的一些网络戏谑词语、个人偶发词语、时间查证困难的词语以及品格庸俗低下的词语被剔除,最终进入《绿皮书》并公布于众的仅有171条新词语。由于篇幅、时间等原因,被选入的171条新词语只刊出了词目,没有释义、例句等项内容。作为新词语年度性考察的最终成果,即将出版的编年本新词语词典《2006汉语新词语》不仅收有2006年度出现的300余条新词语(包括一些未进入《绿皮书》的条目),而且以附录的形式将2006年之前三年出现的300余条新词语一并收录,一些词语的正文之后还附有“小知识”等补充说明性文字。
  此次研制工作采取的是先手工甄选再机器核查的办法。这种方法虽较以往全手工操作的方法便捷许多,但研制技术手段仍未达到理想境界。再加上时间紧、任务重、人手缺等原因,研制出来的新词语难免会有疏漏和误差。我们想,倘若能将新词语的监测与获取置于中文信息处理的平台之上,将汉语本体研究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词语监测体系,如建立“获取新词语的多功能筛滤网”等系统工程,〔1〕可能会使我们的新词语研制工作更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为国家语言生活和汉语本体研究提供趋于全面完整的语言信息资料。
  一种语言的词汇是大众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成有可能受到个别、个人因素的影响,但其最终的确立是由大众约定下来的。也正因此,它必然会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时代的特点。此次公布的新词语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①趋新求异。处于网络信息时代的新词语的创制者在展现新事物、传达新信息时,常常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的眼球而追求新颖、奇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一个个精妙的新词新语便应运而生。如“房奴”“穷人跑”“住房痛苦指数”“半糖夫妻”等词语都非常形象地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原生状貌。②产生与传播迅捷。在传媒、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新词语从产生到传播开来需要很长时间,而现代社会发展瞬息万变,新词语的产生与传播几乎是即时的,爆发性很强。如动词“晒”,从“晒工资”到“晒隐私”“晒老公”等,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在网络上“晒”出来,大家很快就接受了“晒”的新义。也是由于产生与传播的迅捷,一些新词语反映了当年度新产生的事物、现象和概念,未及广泛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未为大众所常用,在没有释义的情况下大众很难明晓其义,如“冻容”“李娅空翻”“梨花体”。③样态多元。新词语中短语多而词少,词语的形式千姿百态,有的中规中矩,如“谷歌”“国六条”,也有的随意组合或嬉戏而生,如“M型社会”“职粉”“剩女”。新词语的创制也不再是专家学者、资深语言工作者的“专属特权”,任何有特点有新意的词语只要能够传播开来就能为大众所接受。〔2〕
  此次发布的171条新词语中,有些可能会继续、频繁地被人们使用,逐渐成为人们熟知的词语。有些可能不会稳定地用于大众的语言生活中,甚至可能会很快退出人们的视线,成为历史词语。这种“不稳定性”恰恰是新词语的一个基本特点。如果我们不能在它们消失之前把它们忠实地抢救性地记录下来,会失去一份弥足珍贵的语言历史记录,若干年后有些词语再度出现,很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后来才出现的新词语,其产生的时代和真实的身份也就难以判定了。另外,此次新词语是由国家语委公布的,部分读者可能会误认为官方是用它们来规范大众使用。其实,国家语委在新词语编年本正式出版前将新词语条目在《绿皮书》中发布,是向大众汇报2006年度汉语词汇中出现的新情况。报告新词语这种语言资源的动态发展情况,是政府与社会共享信息、满足人民语言知情权的一种尝试,也是政府引导社会语言生活、使语言生活走向和谐的一种尝试。
  以往新词语词典的问世大多只引起学界的关注,与读者的互动多局限在小范围内。〔3〕此次年度新词语作为国家语言生活资源由官方公布出来还是首次,再经媒体广泛宣传,得到民众的广泛关注,使我们语言研究工作者体会到语言资源“取诸于民,还诸于民”的实用效果,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总结。语言既是交流交际的工具,也是一种内存活力的资源,它在相当的程度上记载、传承着历史文化,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我们课题组将总结经验教训,继续以客观、公正、严谨、务实的态度进行下一年度新词语的研制工作。希望与关心新词语的广大专家学者、读者一起并肩携手,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向着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共同创造一个文明、清新、和谐的语言环境。
  
  〔1〕参见邢福义《新词语的监测与搜获——一个汉语本体研究者的思考报告》,《语文研究》2007年第2期。
  〔2〕参见李宇明《发布年度新词语的思考》,《光明日报》2007年8月25日。
  〔3〕据不完全统计,自1987年改革开放后第一部新词语类工具书出版到2006年,新词语词典已经出版了50余部,其中多数是收词时间跨度较长的词典。1991年到1994年,先后由于根元、刘一玲主编的4部年度新词语词典出版,后因故停止,十分可惜。本课题仅仅是前人工作的继续而已。
  附:171个新词语
  八荣八耻、白奴、白托、白银书、半糖夫妻、抱抱团、抱抱装、奔奔族、笔替、博斗、博客话剧、博文,草根网民、车奴、成考移民、城市依赖症、村证房,大肚子经济、倒扁、盗版党、等额配比基金、电话门、电子环保亭、吊瓶族、丁宠家庭、动能车、冻容、独二代、断背,EMBA、2时歇业令、二奶专家,法商、返券黄牛、饭替、房魔、房奴、飞鱼族、废统、沸腾可乐、分手代理、福利腐败、福寿螺患者、复古学堂,感恩红包、高薪跳蚤、搞笑、公司驻虫、谷歌、骨性、国际高考移民、国六条、国十条,海缆断网、海绵路、海啸音、寒促、汉芯造假事件、合吃族、红楼选秀、红衫军、换客、灰色技能、回购地、会议大使、婚嫁大年,急婚族、监控门、江选、奖骚扰、交强险、脚环鸡、节奴、解说门、禁电、掘客,卡神、考霸、科研包工头、啃椅族、空调、骷髅门,赖校族、乐活族、梨花体、李娅空翻、两会博客、垄奴、绿色产房、裸考、裸替,M型社会、慢活族、美丽垃圾、迷卡、蜜月保姆、秒杀、明星枪手、墓产经济、墓奴,年后饭、暖巢管家、诺亚规则,跑酷、陪拼族、捧车族、拼卡、拼客,7时代、擒人节、轻熟女、穷人跑、求学房、群租,让票区、人球、入户育婴师、润滑经济,三失、三手病、三限房、三支一扶、晒、晒客、上海社保基金案、剩女、十五细则、世宗、试药族、手机幻听症、手机手、熟年、睡眠博客,她经济、痛快吧、图书漂移、土腐败、囤房捂盘、托业,网络晒衣族、威客、微笑北京、微笑圈、文化低保、文替、巫毒娃娃、捂盘惜售,新明星学者、新中间阶层、熊猫烧香、炫富、学术超男、学业预警,压洲、洋腐败、洋漂族、医闹、医诉、移动商街、印客、游贿、游戏手,砸票、择校税、证奴、职粉、终统、众包、住房痛苦指数、装嫩族、作弊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