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紧箍咒能戴吗?

作者:张春雷




   笔者最近在浏览报纸、网络等媒体时,发现“紧箍咒”一词频频出现,颇引人注目。在中国期刊网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中检索标题“紧箍咒”,共发现1149条;检索标题中的“戴紧箍咒”,发现相关报道273条;检索“念紧箍咒”,发现263条。可见,“紧箍咒”使用频率相当高。既然使用频率这样高,那么究竟什么是“紧箍咒”?“紧箍咒”是怎样使用的呢?
  《汉语大词典》收录词条“紧箍咒”,释为:“《西游记》里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戴的金箍缩紧,使他头疼难忍,因称。常用以比喻束缚人或使人难受的事物。《红楼梦》第七三回:‘这里宝玉听了,便如孙大圣听见了紧箍咒一般,登时四肢五内,一齐皆不自在起来。’叶紫《丰收》二:‘生活的紧箍咒,随即把这整个的农村牢牢地套住。’参阅《西游记》第八回、第十四回。”再查阅《西游记》,“紧箍咒”也作“紧箍儿咒”。《西游记》中,“紧箍咒”出现4例,“紧箍儿咒”出现26例,如:
  (1)老母道:“东边不远,就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第十四回)
  (2)三藏见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粮,却默默的念那紧箍咒一遍。行者叫道:“头痛,头痛!”那师父不住的又念了几遍,把个行者痛得打滚,抓破了嵌金的花帽。三藏又恐怕扯断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时,他就不痛了。伸手去头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第十四回)
  (3)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什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什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第一百回)
  从例(1)中我们可以看出“紧箍咒”实际上唤做“定心真言”,是观音菩萨让唐僧念的;从例(2)可知,孙悟空头上戴的是一条金线儿模样的“金箍”。例(3)也清楚地告诉我们,孙悟空头上戴的是一个金箍,而不是“紧箍咒”。因此,所谓“紧箍咒”是观音菩萨送给唐僧用来约束孙悟空的一种咒语,只要唐僧念动咒语,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就会缩紧,使它头疼难忍。可见《汉语大词典》对“紧箍咒”的解释完全正确。
  理解了“紧箍咒”的来历和用途,我们再来推敲“戴紧箍咒”的说法,就会发现它的不当之处。因为《西游记》中孙悟空戴在头上的并不是紧箍咒,而是金箍,紧箍咒是使金箍缩紧的一种咒语,并不能戴在头上。
  报纸上与“紧箍咒”经常搭配的还有“套”“加”,还用量词“道”修饰,如:
  (4)近年来,“五一”黄金周已经被商家套上了一层固定的宣传循环期的紧箍咒,他们在宣传中往往都是新意难出,这也是很多市民对黄金周日趋麻木的一个重要因素。(《江南时报》2007年5月4日)
  (5)为保证今冬供暖质量,沈阳市的各家供暖企业又被加上了一道“紧箍咒”——实行打分制,69分以下为不合格……(《时代商报》2006年10月10日)
  这样的用例在报纸中非常多,但根据我们分析,它们也是很不恰当的。
  “紧箍咒”一词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同动词“念”搭配,如:
  (6)政府部门要维护好基金市场秩序,保障基金投资者合法权益,就决不能“心慈手软”,该给骗子们念念“紧箍咒”了!(《市场报》2007年4月2日)
  (7)尽管美国电视网、电视厂家以及电视机机顶盒生产厂家对电视数字化做出一定努力,但由于市场需求不旺,发展遇到不少困难。于是,美国国会近两年一再“念紧箍咒”,督促有关各方加快实现数字化的步伐。(《环球时报》2003年5月7日)
  总之,我们认为,“紧箍咒”是一种咒语,它既不能“戴”也不能“套”,而是用来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