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为安妮写墓志铭

作者:冯为民




  《安妮日记》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选教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的是学生课内自读的方法。
  指导学生自读这篇课文主要分两步:一是文本研读,二是为安妮写墓志铭。
  通过对文本的自读、自析、质疑和释疑,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是让学生为安妮写墓志铭。
  我先简要介绍了墓志铭的一般写法。墓志铭是古代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墓志铭一般由别人撰写,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也有自己生前撰写的,如普希金十六岁在彼德堡皇村中学读书时就曾为自己写了幽默的墓志铭。写墓志铭要求叙事概要,文字简约。
  接着我让大家为安妮写墓志铭,要求不拘泥于古代的程式,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安妮其人、其事,写出自己对安妮的一份敬意,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也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
  学生对写墓志铭极感兴趣,纷纷凝神静思,积极动笔,一时间教室内鸦雀无声。
  五分钟后,学生开始交流。
  先让用第一人称写的同学发言。
  话音刚落,封莹同学就首先说:“无论我在天堂还是在地狱,我总希望人间变成天堂。”
  全班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吕律成同学吟诵起模仿普希金写法的诗来:
  如果注定了我出生就是一只不起眼的小鸟
  如果永远注定了被现实捉弄
  不要灰心
  不要放弃
  要知道
  经历过暴风雨的鸟
  它的翅膀一定会充满力量
  只要勇敢地飞
  就一定可以越飞越高
  越飞越自由
  大家对这首诗并不看好,认为未能紧扣安妮的个性色彩来写。
  接下来我要求采用对话写法的同学进行交流。
  陆宇翔同学随即发言:“伟大的犹太少女,愿你在烈火中获得永生,来享受和平幸福的生活。”
  同学们同样表现出异常兴奋的情绪。
  大个子薛晨说:“流浪人,你若见到贝尔森集中营,请报告德国的公民们,我们遇害此地,至死执著于我们的理想。”
  同学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视角,既以安妮的口吻来写,又是巧妙的对话。
  采用第三人称写的同学占绝大多数,都各具个性,文采斐然。不少是重在表现安妮精神的。
  殷寻:渴望扑灭战火的犹太少女!——在天堂中永生。
  刘婧婧:如果战争是恶魔,她就是恶魔身上的一缕白雪!坐在墓碑上的灵魂,带着犹太人的气息,她轻轻地伸出手,“To be or not to be?”听到了吗?
  语文科代表吴倜珺也采用诗体式写法,给人以美的感受与深刻的沉思:
  一朵洁白的睡莲,
  生长在污秽的沼泽,
  绽放在纯净的蓝天。
  可惜,
  她融化了。
  在抚摸阳光的柔软之前,
  自由的翅膀不属于她。
  她沉睡在这里,
  尽管不能自由地随风飘荡,
  至少,
  在这里,不再有血,火光,魔鬼和死亡。
  也有不少重在表现《安妮日记》不朽价值的:
  李冠:一位用一本日记、一颗心和一条生命去追寻光明的犹太少女安身于此。年轻的安妮走了,留下了黑暗中、铁蹄下、光明的、纯真的手迹。
  何克宇:当人们与撒旦为伍进行一场杀人的游戏,一位犹太少女握起耶和华的笔写下了另一部圣经。
  刘畅:她走了,日记变成了人们心中的日月,照亮了黑暗中的歧路。
  这些墓志铭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且能让人知道墓主是谁。但也有几则墓志铭因刻意追求新和异,让人费解,如:
  张玄同:这里是安妮的地狱与天堂,唯一的心灵幸存者——犹太少女——安妮。安妮犹太少女,未完成的高尚,战争——新和平的前哨站。
  徐煦:圣洁的樱桃以为恪守了八年的青春,他们想看看蓝天。
  同学们对上述两则墓志铭持否定意见,建议他们课后重写。
  也有的缺乏个性。
  薛亮:她不是耶稣的背叛者,而是人类的和平鸽。
  邰思:她以最纯洁的姿态,活在那个残忍的年代。得以永生……
  单意:她还没走,她还要看见世界的和平。
  刘舒薇:战火中的无辜牺牲品,将长眠于此,但仍翘首以盼和平的到来。
  王姗冉:那些曾经受伤的地方就生长出了思想。
  对于上述中的前三例,同学们认为应将句前的“她”改成“安妮”,且内容上要有侧重。
  第四例中“战火中的无辜牺牲品”之后应加上“——一位犹太少女”。第五例借用名言,建议换成自己的。
  这节课的文本解读部分属常态教学,费时不多但很有必要。为安妮写墓志铭则属于教学的创新设计,是组织学生进行迁移训练的一种方法。事实证明这样的训练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文本有了更深刻、更具个性的理解,而且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能主动追求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得体。在训练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其良好思维品质的训练也有了抓手,思维的敏锐性、深刻性、广阔性、辩证性都有所体现。学生的情感投入是真实的,审美体验也是深刻的。虽然是自读,但能把读和写有效结合起来,读有本可依,写有源头活水;读得实在,写得快乐。整节课动静有致,使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对话和交流的过程,成为追求精神享受的过程。